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A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同桌的学生发现后立即向老师报告说学生A的量法与课本上讲的不一样,是错的.而学生A却立即反驳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角的度量”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度量角的度数时往往误差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量角的误差呢?在调查中我看到,由于图形中角的两边往往画得较短,当学生把角的顶点和始边分别与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重合后,由于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角的度量》的情境创设随着一声轰响,问题诞生了:大炮能不能击中坦克与什么有关?评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以后进行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创设大炮轰炸坦克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片断二《角的度量》的知识应用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并且学会量角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先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度,外圈110度,学生根据量角习惯(以右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内圈刻度)很轻松地猜对了这个角的度数为70度,后来教师又让学…  相似文献   

4.
常明 《广西教育》2012,(33):59-59
学生每次学完角的度量后,在量角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量角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教师归纳出了“两合一看”(即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这么高度精炼的量角方法,学生还是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数学技能。技能该怎么教?教学中已经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规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更不会解决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量角问题?量角器是一个复杂的测量工具,到底该怎样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6.
一、对比简析明思路“角的画法”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知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学习了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分类情况后学习的。主要让学生借助量角器,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先确定顶点和角的一条边,然后“点重合、边重合”,找到相应度数的位置,画出对应的角。  相似文献   

7.
又教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了,回想起上一届学生这一课的得失,感触颇深:被量的角是正着画的,开口向上的,学生度量掌握得还好;遇上开口朝别的方向的,有部分学生就开始拿着量角器转来转去,甚至不知道如何放是好了,似乎角不正着放,量出刻度数都不容易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度量角的要领。这一次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对小学生来讲,量角的方法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  相似文献   

8.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9.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于是我让学生再领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再试量。结果,量错的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用量角器量角时,学生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是角的边太短,度量时,量角器总是把角盖住了,得将角的边再画长一点才量得准;二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角,如圆锥的顶角,无法量出。这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原理制作一个量角仪 (如图 1),在量角器的平角顶点处钻一小孔,订上一根两端尖的细木条或硬纸片,移动小木条,便能很快读出所量的角的度数。   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综合起来,可制作简易的角平分仪 (如图 2),推动菱形的两边,使它们分别与角的两边重合,然后画一条对角线,那么这条线便是…  相似文献   

11.
(投影出示∠1,如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指导用量角器量∠1) 师:量角时,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移动量角器(重合点不能移位),使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求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一名学生板演。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接着,教师对用量角器画角作了示范,画出了一个65°的角,边画边按教材中叙述的画角步骤作了比较清楚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复述一遍。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量角器作出一个125°的角。学生作出的图形,有的十分正确,有的却作出了小于90°的角。教师  相似文献   

13.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量角的方法,很复杂,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边唱歌边量角呢?生:有。(众生一起回答,声音特别响亮。)师:用量角器量角时,第一步干什么?生1: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生2:可以说成:中心顶点先重合。生3:中心对准角顶。生4:中心对顶点。生5:心对点。生6:中心顶点先统一。生7:你拍一,我拍一,中心顶点先统一。生8:花对果,根对茎,角的顶点对中心。师:(教师演示:把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第二步该干什么呢?生1:再把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生2:零线重合角一边。生3:杯盛…  相似文献   

16.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17.
游基宏 《江苏教育》2008,(18):25-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8.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利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1.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2.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分析生长点:角的概念,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角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形”,更是一种“量”,是一种用来刻画两条射线张开程度的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角和比角,当此工具不能满足需求或者是不能直接比较时,就有了学习量角器的必要性。量角器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角的仪器,认识量角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是怎样布局的。延伸点:量角、画角,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的大小本质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