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大力推崇。俗话说,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质疑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就成为每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面对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和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为此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质疑的习惯、对质疑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质疑的态度和方法、在质疑方面存在障碍的原因等方面。随后我们对本校27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问到“质疑”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和其他学习形式(如:听课、课前预习、完成作业)相比较,你认为它应排列的位置时?有74.2%的学生将“质疑”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排在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这个思想的同时,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质疑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主动向老师提出。这是从他们身上闪出的一种了不起的创造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这些对象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探索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老师只有经常为学困生质疑创造机会,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他们遵循一定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重要钥匙,有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思。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升到三年级,上课时主动举手的人数就明显减少,到了四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就不肯主动当众发言,究竟是什么原囚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参与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必需,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是教学一线老师需“时刻准备着”的命题.“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这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在教学园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问得巧妙,答得精彩.学生的学习状态好坏更多来自于老师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问题是教学精彩的亮点,质疑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生成点.那么,如何活用、巧用质疑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唯有牛顿敢于质疑.从而发现了地球的引力。这一伟大的发现是从质疑开始,加上大胆的猜想、以及反复的研究。学习也同样如此,“学贵有疑”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注意解决问题,而忽略了怎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谈谈“质疑探究”教学中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阅读教学中仍是教师提出问题为多,学生主动质疑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从学生的好奇、好问j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有密切关系。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成年人对此多抱以怀疑的态度,往往忽视了“学习”一词中包含的“学会学习”这一深层内涵。不会学习,何来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何来主体精神?因此,只有承认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多读、多思、敢问、敢答,积极参与整个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试用历史质疑卡创设良好的认识环境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历史质疑卡的使用及注意问题谈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这里我们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苏军红 《甘肃教育》2013,(22):80-80
学贵有疑,质疑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曾惠 《教师》2012,(33):61-6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即“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质疑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不会质疑,没有问题意识.对问题缺乏敏感性的个体是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具有思想的一代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存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质疑”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