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壬寅和癸卯两个学制的制定前后相隔仅一年多时间,且后者比前者更完善。一般认为,壬寅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很快被癸卯学制取代,清末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然而,从清末蒙学堂和高等学堂的兴办状况观察,尽管壬寅学制是粗糙和不完备的,在实践中也并未完全受到漠视。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邱文萍 《考试周刊》2009,(27):175-176
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宣布了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作者对这一时期清政府颁布的两个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和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个学制中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论述和比较,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鹏林 《华章》2007,(8):104
1896年至1911年,在李端棻、梁启超、张百熙和张之洞等人的倡议下,晚清政府先后颁行了<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奏定大学堂章程>,亦即"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文学学科在两个学制之中开始建制,自此之后成为大学基本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学制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但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即升学与就业。“壬寅癸卯学制”中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升学做准备;“壬子癸丑学制”在中学开设第二部,开始兼顾升学与就业;“壬戌学制”开设各种职业科,在中学附设职业科,重视中学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清朝末年由国家颁布的两部学校教育制度。研究这两部学制的基本概要,以及这两部学制颁布前后中国职业教育发端和发展的概况,不仅有助于认知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而且有利于引发深刻的历史思考,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求有益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9.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时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癸卯学制中职业教育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癸卯学制是以壬寅学制为基础,既借鉴日本学制又综合我国办学经验而制定的第一部在全国施行的教育法制文件,其中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制规范。这些规范不仅地位独立、体系一贯,而且从内容上对以往职业教育法制大加改进,使职业教育法制成为癸卯学制中最适合中国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酝酿、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癸卯学制”,是清政府在新政时期王朝自救的重要举措。它的颁布实施,使晚清最后八年传统教育的变革跨出了一大步,新式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绩。“癸卯学制”颁行两个甲子以来,它一直处在被批评指责的境地。经过120年的历史积淀和多次全国性的学制更替,重新审视中国近代第一部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我们可从中了解其在酝酿、制定过程中体现的一些规律和探索,如学制的制定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反映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要求,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而不能闭门造车,要与一个国家学术发展、知识系统构建等更宏观的问题综合考察、相互促进。对这样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具有更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与癸卯学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癸卯学制的出台离不开张之洞的努力和他的“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而张之洞的诸多教育观念,如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讲究次序、突出重点的办学思想;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中学”的至尊地位等又通过癸卯学制,部分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安娜 《教育家》2004,(1):41-42
中国近代学校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作为完整的三级学制教育体系,其形成的时间,要从1902年(清光绪28年)的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癸卯学制算起。有了学校才有语文课。不过那时规定的课程名目,在“壬寅学制”中称为“词章”,在“癸卯学制”中称为“中国文学”。除了这门课程外,还有“修身”、“读经讲经”以及作为课外活动的“读古诗歌”三门课程,与现在的“语文”都有联系。应说明的是,在当时的初等小学堂里,不开设“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戊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颁布了三个重要的学制,它们对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定和实施确立了教育学科在大学的合法地位;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提高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层次;1922年《壬戌学制》则促使大学教育学科趋向多元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学制”,它的出台可谓是困难重重。“新学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上对日本学制的模仿,因此,它既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新学制的出台经过,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部颁布实施的学制,它的出现使我国的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该学制首次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教育体系,使实业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重点考察癸卯学制的施行对实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