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以来,笔者从广播、电视、报刊中发现一个十分流行而又通用的新闻标题:“××地县××进度快,质量好。”几乎成了农业生产“四季歌”的主题。某电台在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就播出两个地区“秋种进度快、质量好”的同题新闻。仅是地名、数据不同.于是,我便想起这个标题的通用性来。春季在它的前面冠以“备耕工作”或“春播”即可通用。以此类推,地名加上“夏管”、“秋种”、“秋粮入仓”;“冬修水利”等等,便可不费力气地将农业  相似文献   

2.
翻阅3月6日北京日报,发现他们的版面不同一般。尤其是“经济”版和“政法·科教”版,更令人叫好。这两个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使人振奋,让你不得不逐篇看下去。就这两个版来说,其主要特点是:一、充分利用新闻照片,每个版上至少三幅,有的是几幅照片放在一起发。新闻照片已经不是作为版面的填充和美化手段了,而是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翼出现的。二、精心制作标题。长题不多,大部分标题是字少字号大。有不少稿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枯燥的经济活动变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笔者以为一要制作一个好标题,二要写出一条好导语,三要找准一个好角度,四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标题情最重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是一篇稿件的面孔,眼睛无神,内存再好也吸引不了读者。但是企业报遇到了挑战,企业报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离不开管理、质量、进度、产品开发与销售几条主线。尤其是对于质量和进度年复一年的报道,差不多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质量是企业绕不开的弯子,1995年“航天质量年”,1996年又是“三江质量教育年”,还有质量月、质量日。对此,笔者竭力运用多种制作标题的方法,如《质量面前无戏言 江河厂三名违章职工待岗》、《抓质量岂能“疲软”》、《抓质量层层动员/堵次品处处布防/险峰厂内部打假》,这些标题  相似文献   

4.
安徽日报资料组最近对几个省报的春耕报道作了一次比较研究。资料组认为: 山西日报2月12日在“狠抓备耕”的口号下,以“立即掀起更大规模的备耕热潮”为题发表社论,同时以显著地位刊登了两条备耕消息。第二天一版上又刊登了六条备耕消息和三幅照片,标题是:“六查澄底缺甚补甚,一项不漏全面备耕。”第三天又以头条地位转载了人民日报“过好小麦返青关”的社论,还配合小麦竞赛和倡议小麦大竞赛等五条消息,发表了“敲响小麦亩产千斤竞赛的锣鼓”的社论。这些报道内容充实、突出,言论及时而有力,版面集中,口号鲜  相似文献   

5.
很多同行认为,版面问题主要是个技术问题、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缺陷的。必须指出的是,今天的版面问题说到根本是个“新闻内容”问题,而远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形式问题。版面的主要要素大致为照片、标题、版式三个方面。对于照片的重视,历来有“文字照片要比翼齐飞”的说法。但是照片在版面上,尤其是在要闻版上的质的突破则是近年来才明显出现的。这种质的突破最主要的标志是,今天一些优秀的版面在使用照片上  相似文献   

6.
岳萍 《新闻导刊》2006,(1):50-50
2006年1月11日.我市两家主流媒体在版面上分别两次使用“三甲”这个词。其中一家媒体的头版导读式标题有“新百家姓出炉李王张仍列三甲”.这条新闻排在第23版。文内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张、王、李继续位列姓氏三甲”:另一家媒体的头版新闻“请看贵姓排在第几位”文内第一段最后一句是“李、王、张位列姓氏前三甲”.  相似文献   

7.
河北日报为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制定了改革方案。基本内容是:在保持目前版面格局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报道的内在质量,创新版面风格,改变目前一些版面上工作性报道多、标题套话空话多、新闻写法模式化、版面编排一般化的现象,做到"一个主攻"、"两个提高"、"三个增强",即主攻版面标题;提高版面的包装水平,提高版面内涵质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增强信息含量、文化含  相似文献   

8.
张选国 《新闻与写作》2002,(8):10-11,12
翻阅近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一些好的标题像朵朵鲜花,使人赏心悦目,也使稿件和报纸版面添彩增艳。 例如,2001年7月 24日北京晨报第4版有一则标题为《印尼“瓦”碎了 盛暑“梅”开了》,讲的是印度尼西亚风云突变:在众叛亲离之下,总统瓦希德被罢免,副总统梅加瓦蒂直誓就任印尼第五任总统。这个标题仅10个字,两个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11日,我市两家主流媒体在版面上分别两次使用“三甲”这个词。其中一家媒体的头版导读式标题有“新百家姓出炉李王张仍列三甲”,这条新闻排在第23版,文内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张、王、李继续位列姓氏三甲”;另一家媒体的头版新闻“请看贵姓排在第几位”文内第一段最后一句是“李、王、张位列姓氏前三甲”,第9版边栏头条“200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揭晓”文内称“清华、北大、浙大已经连续7年蝉联中国大学三甲”。从文内来看,这4个“三甲”表达的都是前三名的意思。相同的用法还有2005年12月6日我市某报第28版头条“重庆选手憾落三甲”,文…  相似文献   

10.
一些人平素言谈话语每每好“简化”,爱“省略”。这种“省略”有时也出现于报端。2月14日的《新华日报》一个版面上,竟有4个标题都“省”去了“元”字。“贾汪430万重奖经济功臣”“昆山‘零土地’引资逾3亿”“徐州:11.5亿打造古运河旅游线”“启东民间投资恳谈会引资70亿”。平心而论,有些话语(词句)简化、省略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人们不难领会其意思。可这4个标题将“元”一“省”,这就给很多读者带来麻烦了:贾汪“重奖经济功臣”,是用“430万”这个空头数字,还是用“430万”斤大米或面粉呢?昆山“零土地”引资,引来的是“3亿”元人民币还…  相似文献   

11.
以亚运报道为契机,《北京日报》在版面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版面风格。读者反映说,《北京日报》更好看了。版面改革的实践,大体可以归为4个方面: 让标题睁眼报纸恰如一张面孔,标题就是面孔上的眼睛。标题有光彩、有神,就会对读者产生“夺目”、“抓人”的作用。如何让标题“夺目”、“抓人”呢?  相似文献   

12.
版面是报纸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标题作为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特色化版面创意中,它的制作与设置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研究版面的创新和版面的特色化,不能不研究标题与版面的关系问题。 一、版面制约着标题的出现形式 报纸版面作为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需要反映出信息量的最大化。同时,它还受审美方式的制约,要特别考虑读者阅读便捷等审美要求。版面的形成首先要考虑这些基本要求和报纸的总体风格。因此,对标题这一要素不能不有所制约,以使局部服从“大局”。 这种制约,首先体现在标题的制作上。人们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  相似文献   

13.
三改标题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如何当好基层通讯员的短文,内容是自己从建立底稿本、标题库、剪贴本做起,注重在对比中学习,总结中提高的一些收获。当初制作的标题是《点滴招数伴我长进》,稿件写好后,通读全文,越品这副标题越没味,心想:自己制作的标题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怎能拴住读者挑剔的眼睛,又怎能叫编辑动心呢?我没有急于发稿。几经思考,又把标题改为《我的一招》,把标题和内容全部读了一遍,还是感到这标题缺乏新意,欠“火候”,我决定把原来制作的两个标题全部放弃。自己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全文,不知不觉中感到:这三点做法不正是自己在新闻报道的学习实践道路上拣到的三粒芝麻吗?我眼前一亮,工工整整的四个字《三粒芝麻》成了这篇文章的标题,稿件寄出后即被一家新闻专业刊物采用,样刊收到后,我看到“三粒芝麻”这个标题,编辑还在版面上作了突出处理。 “题好文一半”。一篇稿件,内容固然重要,鲜活意丰的标题也确确实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装扮版面的主角,标题的形式是构成版面形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报纸的新闻标题在形式上趋向醒目、传神、美观、多样。使版面大为增光添彩。首先,不少报纸更加重视运用变化字体,运用标点、线条、空白等手段,增加标题的强势。开放大上海重展魅力海外投资者增添信心这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一则标题,其中“开放”二字用“大美黑”体,与题中其他字大小悬殊,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使整个标题显得颇有鼓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 一个报纸的新闻版编辑来说 ,除了稿件的选择及稿件的版面位置安排这两项基本的、首要的任务之外 ,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标题的制作。如果说 ,稿件的选择和位置安排决定了报纸的导向 ,那么 ,标题的制作就承担了把稿件中的新闻信息准确地、简洁地传递给读者 ,从而使版面的正确导向得以实现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观察 ,我们可以说 ,新闻标题的质量决定了整个版面的质量。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 ,对整个版面来说 ,犹如“画龙点睛” ;而一个错误的标题 ,则不啻“一锅好粥里的一粒老鼠屎”。因此 ,报纸新闻版的编辑 ,对于新闻标题的…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报队伍的异军突起,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报质量这一问题也就无可争议地摆在了办报人面前,其中,在编采好稿件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好文章的标题,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标题在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人将标题比喻成文章的“窗口”,比喻成文章的“旗帜”,比喻成文章的“眼睛”,确实都不过分。以“眼睛”为例,登载文章的版面(特别是一版)就好比是一张脸,标题就是脸上的眼睛,如果明亮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读者拿起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版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类标题,那编排适当、引人瞩目、文字简洁、内容新颖的标题,会立刻吸引住读者。一张报纸或一个版面,到底有多大的读者群,从某种意义上讲,标题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工作者体会到新闻标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他们每制作一则标题所费的气力,有时并不亚于写一篇文章。有位记者这样喟叹:“吟得好标题,文章大半成!”有些编辑为推敲一个好题目,反复修改,“塞半篓废纸,挼一缸烟蒂。”实践证明,要使新闻标题达到新颖简洁的标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九八四年全省好新闻评选时,评选小组曾就几则新闻标题进行过一些议论。大家感到,制作新闻标题欠缺推敲功夫,是当前好标题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19.
夜班编辑干的都是“热活”,要在短短的4、5个小时编辑出一块好的版面,压力大,任务重,需练好三项基本功:选稿、制作标题、设计版式。  相似文献   

20.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