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事物的联系”,着重训练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事物的联系及其变化,理清文章的条理。重点讲读课文《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以事物(水手、猴子、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八册,在第七册对前三年读写训练进行归纳、小结、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有步骤的读写训练。就阅读训练说,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联系、比较中认识课文里记叙描写的事物,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抓住课文部分和整体的联系,学习概括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除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怎样联系的,掌握事物间的联系有什么好处,学到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在讲读课中讲授知识 本组讲读课《跳水》、《蛇与庄稼》两文,是阐述“事物之间有联系”的课例。学习《跳水》一课,  相似文献   

4.
第七、八两组课文组成读写结合的一对,是前一对课文的深化。前一对课文是“从现象上看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本对课文则是“从内在的因素上看事物的联系和变化”。第七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  相似文献   

5.
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和环境”。这一训练重点要求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部产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事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要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态与静态(第八册《鸟的天堂》)、事物的联系与变化(第八册《跳水》)等知识,分析、领会课文中事物和环境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教师都在积极探讨三类课文教学的区别和联系,本文拟结合小学语文十册第七组教材谈谈这个问题。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学会从事物和周围环境的联系中深透地理解文章。培养他们从事物的联系、变化中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如何完成呢?  相似文献   

7.
第五册是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本册安排的四个重点训练项目,侧重于阅读和作文起步教学。 四个重点训练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篇习作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结合讲读课《人桥》,侧重于抓事物重点的训练。第二篇《雨》,侧重于观察事物的训练,与之相联系的是讲读课文《曼谷的小象》。第三篇《鹅》,与《喜鹊》相联系,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四篇《新年礼物》结合《打猎》,侧重于事物发展顺序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9.
《蛇与庄稼》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联系又是有一定规律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安排的三十二个训练重点,是怎样体现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的?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是通用五年制小语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也明显地体现在高年级重点项目的编排上.翻开课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条线索,一条是学习语文,一条是认识事物.诸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层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都是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提出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清事物和联想,事物的联系,事物和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提出的.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叉,有机地统一在整个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它们的联结点就是重点项目所体现的每组课文.因为课文,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 1.掌握课后字词,会用“显然”、“不然”造句。 2.弄清故事情节,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 3.训练儿童能按故事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的顺序复述课文。第一课时一、试读课文,探索思路。①出示课题,介绍作者。学生自由地读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课文要以识字为重点,加强朗读、说话训练。识字教学要注意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朗读教学,注意指导读好教材第一次出现的问句。说话训练,要与学习课文融为一体,提供句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七、八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在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写作训练的重点是初步学习抓住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进行记叙,为第七册的习作打基础。《瀑布》和《金色的细雨》两篇诗歌的  相似文献   

14.
第九、十两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继续分段和概括段意。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有重点地记叙。讲读课文《捞铁牛》通过记叙宋朝怀丙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有看图学文《放风筝》和《南京长江大桥》,讲读课文《珊瑚》,阅读课文《海龟下蛋》及基础训练一。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观察结果。看图学文要通过对画面的观察,侧重进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观察有序,抓住重点,特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珊瑚》是重点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把握住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进行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 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单元学习目标 1.查字典学习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掌握排比、比喻、夸张等形式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按空间顺序、先总后分和时间顺序理清本单元课文思路,体会课文中心。 3.学习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4.认识因果、总分、总分总三种构段方式,并能用总分结构式整理二段话。 5.能够通过阅读抓住事物特点,并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知道事物诸特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二册第五单元:看图学词学句一、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是:联系课文出现的具体事物,结合观察图画,准确地理解词义,建立句子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让学生认识五种蔬菜,并知道它们是属于哪一类及其食用的部...  相似文献   

18.
《太阳》一篇讲述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常识性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教学中应着重教会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1.在初步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后,让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掌握19个生字。 2、用关联词语造句。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辨析多义词。 4、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5、练习使用书名号、顿号。 6、按一定逻辑顺序重新排列错乱的几段话。 7、学习课文,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8、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9、学习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训练要点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纠正因方言干扰而容易读错的字音;区别形近字。  相似文献   

20.
七册第六、七两组教材,共安排了6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两个基础训练。第六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第七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学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教学这两组课文,要紧紧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 一、突出重点指导读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两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横向分段法一般也有两种:1.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2.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种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的方法,主要着眼于段的意思,以及自然段之间意思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