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保山通向南亚的地缘经济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是云南经过缅甸通往南亚各国的最前沿地带和最佳陆路通道,是建设中国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从地缘关系来看,把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延伸到印度,最终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保山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就地缘关系中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保山通向南亚的地缘经济优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保山地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结合点,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通往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通商口岸。在滇缅印这条通道中,保山一直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保山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胡锦涛总书记桥头堡战略的提出,让保山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3.
"桥头堡"战略的提出,给云南创造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与南亚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推进云南省与南亚各国合作的先导产业。以保山市为例,分析了保山与南亚旅游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制约保山与南亚的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中国与南亚的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我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印两国都迫切谋求发展以提升综合国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中印实施开放战略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保山面向南亚具有地理、历史、民族、区位等战略优势,应利用地缘优势、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中,把保山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前沿。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制约保山与南亚合作的诸多因素基础上,就“桥头堡”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保山与南亚的合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以高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6):37-39,47
保山的宜人气候,是大自然对保山人的厚爱和恩赐,是保山得天独厚的宝贵人居条件;充分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的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是促进保山气候资源升值的有效途径,并为保山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综合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保山通向南亚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保山在“桥头堡”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与南亚合作的制约因素积极谋划对策,提出可行性建议,采取合理化措施,才能实现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的总体设想与蓝图。  相似文献   

8.
把云南省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云南发展所做的战略定位,是云南省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保山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寻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认为保山文化源于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后来加上南诏文化的推动,明代汉民族的文化浸透,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以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南诏文化为基础并吸收东南亚、南亚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不断进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有些语言随社会的进步逐步走向消亡,有些语言却存留下来.阿昌族是保山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阿昌语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阿昌语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完善发展方略,对促进保山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方略研究离不开对两个基本前提的分析:一是对旅游资源及其价值的再认识,二是对制约发展因素的再讨论.完善发展方略,必须认真坚持原则,突出特色定位,实施人才、文化、产品、外宣和基础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2.
人均受教育水平是量化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重要指标。分析了保山市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发展情况,探索了保山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桥头堡战略下保山面向西南开放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而保山则处于“桥头堡”战略下的“马前卒”,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政策、区位和人文优势。桥头堡建设既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动态建设过程,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静态建设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近期目标,另一方面,要有远景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政治、经济、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层面加强保山对外开放、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凸显保山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下的前沿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标志着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山市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提升保山市人口文化素质,应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新世纪人才高地建设,并创造性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从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扶贫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对信贷扶贫方式进行了探讨,对较符合保山市实情的信贷模式进行了说明,具体介绍了产业化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运作,并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体类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以薄山湖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薄山湖风景区为例,建立了水体类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含义和计算公式,在实用上对簿山湖风景区环境容量的计算得出了最适值,并提出了对旅游者数量进行调控的价格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开发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文化资源,对保山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从战略的高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搞好资源普查、出台地方性保护法规、建立文化保护区是亟需做好的三大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尽量保持多民族文化资源的原始性,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保山香童戏,从功用、庙坛组织的形式和神祇的崇奉内容看,都与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有相似、相通的关系,且史实证明,唐至元代,保山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民族是白族,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因此,我们有证据说,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对保山香童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