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首先,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传统教学中的预设一般先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并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而生成则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虽然它也需要教学之  相似文献   

5.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对此,广大教师是认同的,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设性,常常会使教师不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从而使最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事实上,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进行,而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动态生成”即是对教学过程互动可变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具有关注教学过程、注重创新与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的特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对待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会在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生成性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教学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包括教师的突发灵感生成,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思维启迪、信息捕捉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生成性成果。下文谈谈历史生成性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认为,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换句话说,生戍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生命,让每个个性生命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教学目的常常会使教师不太关注教学过程本身,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使教学过程失去活力。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式教学”及其使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教学韵味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审美情韵和审美趣味,把教学过程演化为美的历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韵味的生成即教师掌握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欲言又止的教学艺术、违反常规的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教学韵味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审美情韵和审美趣味,把教学过程演化为美的历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韵味的生成即教师掌握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欲言又止的教学艺术、违反常规的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韩积崇 《考试周刊》2012,(77):56-5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而没有“动态”的课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动态生成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学设计则体现了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思路.一般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力求详尽,自认为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而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也常常出乎教师的意料,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总是不能如愿进行下去.因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可能正好按照教师的思路安排思考问题,不是打乱了教师的设计安排,就是常常会把新知识提前说了出来,使得教师的种种预设失效.面对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差距,教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种现象是极其正常而普遍的,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孩子们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错误就是孩子们常常会把课文的某一处或某一字词读错。如果教师能好好利用,就会把这些错误化为精彩。那么在教学中,面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误读,我们该怎么对待并且延佣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呢?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教学具有关注教学过程、注重创新与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的特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对待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会在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生成性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教学活动是以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视教学过程为动态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学习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能促进实现意义建构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们力图实现的是用系统的、非线性的思维展开复杂的教学活动,把动态生成和多样化的评价作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学活动呈现出生成的、双向的、不确定性的、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教学是应新的课程改革之需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相对于预设性教学和既定性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情境性、隐蔽性和偶发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实施生成性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课堂隐蔽因素,以促使教学活动实现互动,使生成的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化。教学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