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马文静  王真  王飞 《考试周刊》2011,(47):101-103
日语的动词是日语里最基本的词汇之一,日语的动词有态、相、时制的变化,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用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动词根据形态及词尾的活用形可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不规则动词;根据本身能否完整的表述主语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自动词中按照能否表达人的意志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他动词都属于意志动词;按照日语动作或作用的过程中的意义日语动词类型,用法分成4类:状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特殊动词。动词的分类形式较多,用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学习者容易混淆,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意义和用法,以有助于学习者学好日语。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变化最多﹑使用方法最复杂的当属动词。动词可分为自动词与他动词。自动词﹑他动词不仅使用方法不同,与语态的关系也迥异,本文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主要是相对动词及其与语态的关系。从日语学习的角度探讨了日语相对动词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他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意志性,非宾格动词的非意志性,讨论了"自动词+(さ)せる"的动作的双重性,他动词动作的单重性问题及"他动词+(ら)れる"的主观动作的状态性和自动词的动作、状态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如"開く―開ける"类的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图·地分化和反转"的观点分析自他对应动词的事件认知模型。根据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事件认知模型中占据的不同位置,解释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图·地分化和反转"带来的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事件认知模型中占据的不同位置反映出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  相似文献   

5.
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对比与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概念、区分及其意义,以及成对的自、他动词表示被动、可能、存续时的用法对比等。  相似文献   

6.
日语有对自他动词的使用区别,对于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题。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描述事物性质、表现动作主行为、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与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之间的使用区别。  相似文献   

7.
日语使役表现的分类及格助词「を/に」在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使役表现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关系。本文从使役表现的分类人手,分析了自动词使役句和他动词使役句中,助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语教学和研究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判断标准是日语学习者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文法发现史的角度,剖析松下大三郎的动词的自他界定判断标准在明治、大正、昭和各个时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贺黎 《文教资料》2013,(23):23-24
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体现的,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日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的使用情况入手,对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进行了考察,并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有对自动词是日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了探明有对自动词的误用情况,笔者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系二、四年级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实施了翻译测试,通过分析由此得出的数据,查明了有对自动词的误用主要因母语干涉引起,具体表现在:学习者无法从形态上区分有对自、他动词;在汉译日时深受介词被的影响,把中、日语的被动句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连动结构方式构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汉语中,连动结构方式的复合词是指由两个动词语素构成,并且动词语素按照所表示的动作先后顺序排列,两个动词语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语义关系。连动结构方式构词与其他构词法有一定的区别,连动词可以采用"v1 之后再 v2"的格式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我和先生晓东的婚姻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从开始的新婚热恋,到经历有孩子后夫妻之间令人烦恼的争吵,再到现在我们彼此关爱、默契和依恋,真是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3.
"告诉类"动词就是表示告诉类行为的动作动词,其内部可以再分为答复类、叮嘱类和命令类。"告诉类"动词都可以构成双宾句,在双宾句这个连续统中的位置不同使各小类构成的双宾句存在差异。"答复类"到"叮嘱类",再到"命令类"动词之间构成一个连续统,各小类内部不同成员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连续统。越接近连续统左边的成员越具有这类动词的典型特征,越接近连续统右边的成员,跟下一小类动词的相似性越多一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动词与其后复合趋向动词的动作性、位移性和方向性的强弱,可以区分出以述补结构为谓语的句子,究竟哪一个更有资格充当句子的主要谓语。这对述补结构语义重心的所在是一个较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在门外”的“在”是动词,“站在门外”的“在”是介词,“站在了门外”的“在”又成了动词,这种分析是不严肃的。本文认为只有一个“在”是动词,可称之为定向动词。与“在”用法相同的,还有“到、往、向”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成AABB式,以形式上看,动词AABB重叠式有“AB”扩展式和“AA+BB”式两种。重叠式的语义也有了某些变化。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壮语,也可以充当定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很少充当补语。  相似文献   

17.
助动词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有过很多讨论和探索,各家也提出过自己的一些意见。对于助动词与副词、动词的区别、“助动词 动词(形容词)”结构以及助动词的下位分类、句法结构等语言学界也有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法学家将英语动词的时态解释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语法范畴"。"多时态"的支持者和"双时态"拥护者都试图证明时间和时态的一致性,这样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定义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将时态定义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参照点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奥古斯丁和柏格森的时间观为哲学理论,文章提出"统一时态"的观点,认为英语只有一种时态,即现在时态,它包括"现联时态"和"现距时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The English verb system is highly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learn. This comes as no surprise because there are at 14 different verb forms. Each of these forms conveys (i)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verb, and (ii) a different aspect or mode of an action. The following article attempts to assist his/her task to explain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hapters of English grammar.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侧面来分析动词-ed形式前置修饰的条件可以看出:语义上,前置分词通常具有永久性、相对长期性或者某种复杂语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ed形式+名词短语的结构有时为了满足某种语用需要而存在的,但在句法结构上,与分词具有互补关系的介词词组又会限制其位置的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