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北魏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拓跋氏建立政权后,随着自身封建化过程的进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北魏政府把劝农督课政策与有条件的土地分配政策相结合,在推动农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积累社会财富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加快北魏拓跋氏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地主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干预。这种干预,持续时间之长,深入领域之广,以及影响之深远,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少见的,可说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封建地主政权,是适应地主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反转过来,它忠实地为地主经济  相似文献   

3.
清王朝二百六十八年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鼎盛时期,这三朝皇帝统治中国共一百三十四年,占整个清朝一半时间.并且这三个皇帝都能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因此,封建史学家便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康乾盛世",藉以标榜他们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4.
“困俗而治”不仅便于将原来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和部族稳定于统一政权之下,而且以此为纲,奠定了契丹政权实现封建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六朝农业生产力向上昂扬的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由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大土地经营也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土地经营(在六朝主要表现为田庄经挤)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的经济形式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六朝时期有突出的发展。社会动乱和国家分裂使封建政权对土地和人民的控制能力大大地削弱,从而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对经济和生产的管理效能。在  相似文献   

6.
论维新派的经济变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清醒地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机器的应用,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他们提出,中国应该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型。为了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障碍,他们对当时思想界流行的轻视科学技术、反对机器生产的陈腐观念和落后的封建经济伦理思想提出强烈的批评,第一次在中国勾画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转型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在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趋于萎缩。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通过设置官职、劝课农桑等经济政策,使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由牧业转向了农业,不同程度的维持并刺激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如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是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社会内发展成熟时开始的。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全国居民有四百五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住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多半属于国王、教士与贵族。英国农民在法律上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并能独立经营农业,但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为地主交纳封建地租和负担各种各样的封建义务。英国国王实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经济的基础。能否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不仅关系到能否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关系到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能否维持和巩固统治的大问题。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审时度势,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保证了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黎族是海南岛古老的土著民族。西汉中期与中原中央封建政权发生联系,在汉族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黎族社会越过原来社会正常的发展水平,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黎族的封建化进程缓慢而且发展不平衡,经由一千余年,到明清时期,完成了黎族封建制的巩固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5—11世纪西欧封建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重新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中心的封建教权与西欧新生的封建政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同时教权的确立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在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既不同于以往的匈奴政权性质,也不同于同一时期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具有自身特点.该期匈奴政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质;除汉人之外唯我独尊的民族心理;吸收汉民族表层东西多,重封建礼法制度、文化建设而轻经济建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国祚短暂.  相似文献   

13.
秦汉经济立法服从与服务于农为国本思想,土地私有权法律地位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需要和发展需要,封建政府从立法上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秦汉封建政府通过调整国家与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农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至高追求,封建国家势必通过立法来约束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一)前封建因素的残存是沙皇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根源之一。九至十世纪,当西欧各国封建庄园经济走向成熟,中国唐宋之交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俄罗斯民放才开始从军事民主制的农村公社中解脱出来,进入阶级社会。这时,它已不能按步就班地经过奴隶社会再进入封建社会,而直接由农村公社状态跃入封建社会。未经母体充分孕育,必然先天不足,大量前封建因素保留在俄国社会内部。在整个俄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农村公社的某些残余,直到1906年斯托雷平的土地政策开始执行,农村公社才最后瓦解。村社组织多少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与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某些民主方式。这就是俄国封建地方政权中长期存在民主选举机构的原因,尽管这种选举总是操纵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特点和移民产生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在1927年以后形成的。它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最后形态。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以蒋介石为核心的。蒋介石从军事起家,再从军事到政治,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然后再从政治到经济,建立起对金融、商业、工交、农业等方面的垄断地位,最后形成了买办的封建资本主义。蒋宋孔陈等人早年都有强烈的发财欲望,但除孔祥熙多少有点资财外,都没有积聚起象样的财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我国一直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国,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到了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爆发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管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自明代嘉、万年间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到了这一时期又有了缓慢发展,这一点在手工业经济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农业经济中,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变化。本文着重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方面来探讨和论述这种新趋势和新变化,这对于农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是会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后金政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农事、安定汉民和督课农耕的重农政策,建立了由八旗"份地"、贵族"托克索"和"编户民"土地构成的封建土地制度,辖区农垦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农耕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后金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清入关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夏是党项羌人于1038年所建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西夏建国前后广纳贤达、为其所用,发展教育培养封建御用文人,颁布法令笼络人才,这是西夏政权立国长久,创造出灿烂的西夏文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得到普遍传播和扩展、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识读和理解大学,离不开对大学与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社会关系的考察。大学与经济的联系是大学社会关系的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学组织属性与社会经济形态紧密相关。中世纪时代农业经济支持了市场和城镇的发展,封建商品经济占主导作用的城市环境孕育和产生了大学,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是大学发展的催化剂。西欧中世纪大学与经济形态的历史具体表现为大学与教会、大学与世俗政权、大学与自由民之间的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