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担过初二学科教学任务的老师,普遍认为初二是初中阶段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最严重的阶段,诸如:成绩两极分化的普遍性、违规违纪的频繁化、心理障碍问题的突出性等。这些现象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焦虑,有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初二现象”。笔者从事德育工作以来,从接触的实例、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分析,对于时下“初二现象”应持两种观点,既要有一种严重性的感觉,要究其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又要有一种合乎时代的认识,要探索教育途径,以便积极引导。一、“初二现象”中最普遍的是成绩问题就三年制初中而言,初二是承…  相似文献   

2.
不少老师都埋怨:“初二的孩子真不好管。”日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会诊许多案例后,提出了“初二现象”的概念。北京某中学初二某班吴老师描述上课的情景时说:“一个学生的小动作就会引起全班长时间的大笑和混闹,嘲笑老师、随意起哄,老师批评根本没用。”不少老师说,老师的权力在课堂上失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解释“初二现象”说,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  相似文献   

3.
朋友的儿子从小就是个令妈妈骄傲的孩子。上幼儿园时,聪明可爱,阿姨都很喜欢他;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自觉认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是老师公认的好苗子;上了初中,开始成绩依然很好,但初二时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师,从此成绩开始下降,以致最终这个人人看好的孩子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成为大家的遗憾。一个学习尖子为什么会中考落榜呢? 一、老师的“无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该生在初二时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师,这个老师有个孩子同该生从小学起一直是同学,但学习成绩远不如他。老师为了孩子的进步付出了很大心血,终于…  相似文献   

4.
跳过那道沟     
自从放了暑假,李娜就和爸爸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底要不要去借读?暑假过后,李娜就该上高三了,以她现在的成绩,考上大学是没问题的,可想上好学校就差得远了,所以爸妈准备让她到邻县的一中去借读,那里的教学质量很高。李娜不想去,因为那个高中要求学生全部住校,条件很差,但爸爸妈妈轮番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是她银牙一咬,最终跟着爸爸去了那个高中。李娜进了高三(5)班,班主任居然把她的名字给改了:“你就叫‘小’李娜吧,因为咱班还有一个李娜呢、”这时候,一个高高瘦瘦的眼镜女生笑着和她打了个招呼,从此,“大”李娜也诞生了。大李娜…  相似文献   

5.
初中二年级是孩子们学习成绩产生分化的阶段,是孩子学业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成绩上去了则“学途”光明,成绩下来了则“学途”暗淡,这已经是为实践所证明的一个不争事实,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二时成绩迅速下滑,多数学习一般的孩子更是在初二惨遭淘汰。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小学、初一成绩并不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稳中有升,有的孩子甚至提高得很快。这些情况被教育界有关专家称为“初二现象”。通过多年的中学教育工作实践,我以  相似文献   

6.
许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初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初一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学生也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好像都听得懂,但几何成绩总是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朱华,某中学初二学生,班长。从小学到初中,朱华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谁也没有料到,朱华却被“F4”给撂倒了。话得从朱华的表弟刘牛说起。表弟刘牛读初中一年级,学习也很不错,平时在同学们中也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的三个年级中,人们常把初二称为关键年级。老师们能举出很多因初二时学习上“掉队”而一蹶不振的事例,告诫同学们对初二的学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从初二起步,踏上了人生道路上成功的阶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我在小学里,数学勉强及格。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也不见得好。到了初中二年级才有了根本上的改变。因为我那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学习就是艰苦的劳动,只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旁的同学用一小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准备用两小时解决。”获得菲尔茨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在小学里并未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初二年级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初中物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才能学好物理知识,力争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已成为众多同学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学好初三物理。一、激发潜力,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事物产生  相似文献   

10.
报载:内蒙古某学校一名初中学生,因被怀疑向老师身上甩墨水,老师批评他后感到委屈,回家上吊自杀。另据报道:辽宁省某中学初二学生把自己的老师推上被告席,诉称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他耳光,造成耳膜穿孔及精神伤害,要求赔偿。经法院判决,学校和这位老师赔偿30余万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人们在感叹学生心理脆弱的同时,也把指责给了学校和教师。但是也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教师,也为那位走上被告席的老师报不平:辛辛苦苦教的学生,像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的学生,把他们“亲爱”的老师告上法庭实在不应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有幸在浙江绍兴观摩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的一堂公开课,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敬佩之余有一疑问一直萦绕于怀,那就是:公开课为何“高课低上”? 魏老师这堂公开课的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上的是高三的课文《硕鼠》。用高年级教材给低年级学生上课,魏老师不是第一人,数年前钱梦龙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就是这样上的。那一次钱老师是对初一的学生上初二的课文《死海不死》。目前一些地方的教学公开课已有此类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来上公开  相似文献   

12.
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椅子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她还没有让自己放松下来,低着头,偶尔抬一下头,却在接触我目光的一瞬间,又快速地将头低下,长长的睫毛扫落了浓浓的紧张和不安. 女孩的名字叫张晓珊,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她有个常用的网名,叫“珊珊公主”,的确,在张晓珊的记忆中,那些和公主有关的记忆,不仅来自童话故事和动画片,更来自自己的真实生活.童年时的张晓珊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由于成绩优异,再加上长得伶俐可爱,也是老师的宠儿,是被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课堂余趣     
初中生活的第一年飞快地过去,转眼间我们已是初二的学生了。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对老师“唯命是从”,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安分守己”,初二的我们活泼可爱又调皮捣蛋,就是在课堂上也不失“笑星本色”。  相似文献   

14.
初二(8)的王惠惠,在心理回音壁上写道:“我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女孩,和别人说话时都不敢看对方的目光。刚进初中时,一次外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了几句。后来上课时,外语老师分析卷子时不经意地朝我一瞥,我的脑子就“嗡”的震动起来,内心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不敢再看老师,也不敢抬头看黑板。好不容易下课了,我才松了一口气。从此以后,便觉得自己是老师眼里的差生,上课不敢看老师的目光,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问同学,生怕被人看不起。因此,学习成绩(尤其是外语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样使自己胆子大起来?”看来,这个女孩…  相似文献   

15.
初二是初中的一个重要时段。这一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中考成绩。不过,学习上并没有绝对的“轻松”。想要相对轻松地完成初二的学习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女儿刚上初中,学校组织了摸底考,结果总体成绩都不太好,甚至她原来很擅长的科目也不如意,怎么办呀?”“听说,初二是整个中学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我家儿子进初二了,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加大,孩子有些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帮他呀?”“最近,我们孩子跟一个要好的同学闹翻了,情绪很低落。”“上初中了,开始了住校生活,可是,状况频出呀”……  相似文献   

17.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家都这么说,她自己也这样觉得:精明能干的爸爸,温柔贤淑的妈妈。爸爸妈妈爱她,她也“爱”爸爸妈妈。她总喜欢告诉朋友,“我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朋友总是羡慕与惊奇,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这天语文课,老师讲了《背影》。结束之时,老师突然问大家有谁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全班只有少数人举手,其中自然包括她。老师又问:“有谁把爱付诸于行动?”她的脸“唰”的红了,她知道,自己没有,只是为了让大家羡慕,她才会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她闷闷不乐地想:“不就是行动吗,我也可以的。”“怎样才算行动呢?…  相似文献   

18.
有经验的初中教师都知道,为了能培养出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初中毕业生,必须把握住;一、在初一打好基础;二、在初二防止分化.那么到初三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可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在初二产生两级分化呢?我仅从数学方而,结合我这几年教学实践,浅析如下:1、被动学习.许多学生在上初中后,还像上小学一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转动,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干脆什么都不记,听不出“门道”.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育部对北京市宣武区7所普通中学进行了调查,在2511名初中学生中,“厌学”学生有571人;对扬州市14所中学的1365名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厌学”学生268人。“厌学”学生在各地区都达到了20%以上,至于存在各种“厌学”情绪,但还没有成为“厌学”学生的人数则更多。一、学生“厌学”的成因前不久,我在本校也搞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点:1.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厌学”与“厌师”有关调查发现,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某老师,就喜欢该学科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调查中,学生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有些同志认为“初二分化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不是有人称初二为“烂糊二”吗?每一届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数学成绩都在及格以上,到初二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数学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大幅度增加。在所有学习后进生中,主要以数学,外语两门最为突出,而初二掉队学生到初三能赶上来的极为少见,所以每届初三毕业生中总有大量数学不合格学生。因此,研究初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探索分化原因,寻找解决分化的途径,对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