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今商业社会,竞技武术在我国体育体制的影响下和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传统武术则由于各种因素的滞后以及缺少商业化的推广和宣传而发展迟缓。传统武术独有的文化价值和技法功能是武术商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条件,而武术的商业化进程也会促进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通过多途径的发展会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与其他搏击项目不同,中国武术更讲究的是修为,即武术素养与人文情怀。散打是汲取传统武术的优秀技法,结合体育竞技规则而发展起来的对抗性比较强的搏击项目。传统的武术训练与散打教学存在差异性,同时又有联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抗击打能力等综合素质,现在很多学校将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与散打教学进行结合。本文对比传统武术训练法结合散打教学与单一的散打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促进传统武术训练与散打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吴慧芬  潘迪 《知识窗》2013,(4):80-80
武术训练以攻防本质和攻防技术为依据.本文结合武术套路项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出强化武术基本功练习、突出武术技法训练的理念.以促进练习者对武术技法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罗亮 《科学大众》2015,(3):164+18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髓的代表,其独特的实战技击技巧受到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在技法中"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后发先至"的战术思想与警察实战中徒手防卫与控制的战术思维不谋而合,通过适当的调整,将太极拳的技击精髓运用到警察实战中,以提升实战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对我国近二十年来传统武术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传统武术”为关键词,选取2001-2021年CNKI收录的3081篇作为期刊为研究对象并运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6-2015年发文量趋势呈大幅度上升,但2019后间明显下滑;研究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明显合作关系,交叉学科合作不明显,不利于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传统武术、武术文化、学校武术是传统武术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我国传统武术早在农耕时代就已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武术学科的出现,有关我国传统武术研究内容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训练与学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区分与学习传统套路和竞技套路在演练上,风格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于龙涛 《大众科技》2021,23(2):95-97,69
高校作为现今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学习文化氛围,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有着非常好的优势.文章从传统武术定义、文化内涵等出发,发现在广西高校传统武术体育教学中,存在武术与武术文化脱离、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文化不深入、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组织管理部门没有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等问题,建议通过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性继承、整理与挖掘传统武术文化、改善教学手段与内容、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创编传统武术教材等方面,来提升高校传统武术体育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传统武术才是中国武术的正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武术的重要地位。但如今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传统武术在得不到政府重视的同时(主要是用以发展传统武术的资金有限),习练者也越来越少,其中某些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林小武 《科教文汇》2009,(17):266-266
“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传统武术才是中国武术的正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武术的重要地位。但如今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传统武术在得不到政府重视的同时(主要是用以发展传统武术的资金有限),习练者也越来越少,其中某些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王珍妮 《科教文汇》2009,(18):234-234
“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传统武术才是中国武术的正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武术的重要地位。但如今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传统武术在得不到政府重视的同时(主要是用以发展传统武术的资金有限),习练者也越来越少,其中某些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6,(8):125-126
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变革中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合了古典哲学、美学、军事学等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近代武术的没落和西方强势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武术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学府,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传统武术文化在我国高校中的传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武术和武术文化的传统相脱离;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不够;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性,整理和挖掘传统武术文化,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围绕武术散打鞭腿的鞭击效果,鞭腿的技术结构、技术要领、技术应用和训练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指出用灵活的步法不断调整有利于鞭腿进攻的位置和角度,虚实结合、灵活多变尽量多运用组合动作,是在实战中充分运用和发挥鞭腿鞭击力的要领所在。按照以实战为核心的原则,列举了鞭腿鞭击力训练的专项练习和辅助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昆 《金秋科苑》2009,(18):168-168
散打又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4.
王昆 《今日科苑》2009,(18):168-168
散打又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5.
魏曙光 《科教文汇》2009,(15):34-34
目的:研究探讨高校武术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方法: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在教学中增加传统武术内容及武术选修的学时,在学校中建立武术协会组织,开展竞赛和表演活动;结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武术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高校武术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方法: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在教学中增加传统武术内容及武术选修的学时,在学校中建立武术协会组织,开展竞赛和表演活动;结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春妮 《科教文汇》2014,(3):102-103
南拳作为我国民族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南方等地有着深厚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以南拳拳架与劲力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南拳运动技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南拳训练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就南拳拳架与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南拳训练效果的提升,作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春妮 《科教文汇》2014,(9):102-103
南拳作为我国民族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南方等地有着深厚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以南拳拳架与劲力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南拳运动技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南拳训练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就南拳拳架与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南拳训练效果的提升,作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武医融合的传统,而且大量实践证明其具有鲜明的养生、健身、强身等功效。本文在解读体医结合理念和武医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武医结合的内涵。结合武医结合的内涵,武医结合是两个空间和领域的协同融合,不仅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战略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一定价值。在应用价值方面,有利于传统武术技法的传承、有利于促进全民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武术和医学行业人才的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20.
陈宣赞 《内江科技》2009,30(5):156-156
中国武术在清朝末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武术有了本质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促进了武术的竞技化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武术在近代现代当代的发展,探索武术的竞技化发展的轨迹,为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