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烦是梅拉多宁过多美国心理学家基·摩利博士指出:人们心情烦躁与一切外在因素无关,完全是由人体内一种称为"梅拉多宁"的激素积累过多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每个人的体内都积聚有不同数量的"梅拉多宁",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如烦躁、沮丧等,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研究人员告诫人们,如果情绪不好,最好清晨早一点起床,可使不良情绪逐渐消失.因为,"梅拉多宁"激素在夜间产生较多,而清晨时则会减少,因为晨光有助消除"梅拉多宁"物质,使人变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2.
李萌 《今日科苑》2011,(13):144-147
<正> 预防骨质疏松不光是冬季必做课题,其实,夏季阳光明媚,更加适合滋养骨骼,为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夏季阳光充足,衣着轻薄,皮肤接触阳光的面积较大,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使骨密度增大。所以,在夏天为冬天"养骨头",是大多医生所倡导的。据有关中医表示,夏天"养骨"能改善一些老年人冬季腰背酸痛、小腿抽筋、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骨质疏松的症状。人一到中老年便易患有骨质疏松等相关症状,那么什么才是骨质疏松呢,它的症状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正"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似乎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条"真理"。然而有研究表明,糖分摄入水平越高,抑郁症患病可能性越大。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饮食中大量来自甜食或饮料的糖类可能会导致常见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产生的可能性增加,这揭示了糖类与人类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安妮卡·库佩尔及其同事,运用22年间英国白厅I I期研究(英国一项在公务员中进行的大型健康研究)的数据,通过分析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和情绪调  相似文献   

4.
正有数据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有36分钟在焦虑,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减压"已成为英国人的流行词汇,应运而生的"减压食品"渐渐被大众接受,超市里已经有了销售专柜。其实这些减压食品就是普通的食物,但它们的食材中特别添加了欧米伽-3脂肪酸、B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素,从而成为了可以帮助人们调节心情、舒缓情绪的"心情美食"。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1,(12):78-79
冬季阳光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冬天多晒太阳,不仅能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还能减少老年人常发的精神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阴沉沉的冬季往往让人们的情绪低落。看看下列一些情形:在早晨的时候,起床要费很大的劲儿;对各种社会活动不感兴趣,许多事情仅仅是动一下念头,在动手做之前就退缩了;感觉生活暗淡,情绪忧郁。如果你在冬天有这样一些情形,你可要警惕了,这说明你有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患者。美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瑞士旅游,在中国人心目中,山脉、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是瑞士的经典代表。而冬天的瑞士,是明媚阳光和耀眼积雪共同编制成的银色世界:阳光、积雪、冰河让它是明朗的;白雪掩映的村舍、古堡、教堂让它是温馨的;滑雪、泡温泉、看冰河让它是快乐的。游人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滑雪的人们做着优美的回转,玩雪地滑板的人像跳舞一样欢快地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滑雪橇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10,(2):10-12
过年在印象中是一个欢乐的情景,但是对于不少人而言,年关却是个痛苦的经验。经济上的压力,身心上的疲倦,再想到节后应接不暇的工作让人实在有点吃不消。每年到年底都会出现情绪焦虑患者增多的情况,年尾工作指标压力、学习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让不少人都心情低落、头晕脑涨,严重的还会出现情绪抑郁,甚至内分泌紊乱。调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曾经有过"害怕过年"的心理,遭遇过种种"过年心理病"。又到过年好时节,人们该怎样防治"过年心理病"呢?  相似文献   

9.
阴沉沉的冬季往往让人们情绪低落。看看下列一些情形:在早晨的时候,起床要费很大的劲儿;对各种社会活动不感兴趣,许多事情仅仅是动一下念头,在动手做之前就退缩了:感觉生活暗淡,情绪忧郁。如果你在冬天有这样一些情形.你可要警惕了,这说明你有可能是季节性情绪失调患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日前表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已于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的出现将搅乱全球气候,我国冬季(尤其是南方)可能会更冷。由此,网络上有关这个冬天将被冷成"狗"的信息甚嚣尘上。但有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会让冬天更冷只是一个概率,今年冬季会有多冷,目前还不好说。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一般以西经120度~西经170度以及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拉尼娜出现时一般偏冷  相似文献   

11.
一、卧室布置人一生1/3以上的时间是在卧室里度过的,卧室的布置直接影响到人的休息起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卧室最好在阳面,一年四季阳光充足,使人心情爽朗。卧室以10~15平方米为宜,小于10平方米显得压抑,超过1 5平方米心里就会不踏实,睡眠不安稳,不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1):78-79
"最近脸上的皮肤总是有干裂、蜕皮、粗糙、暗沉等现象,很不舒服。每年冬天到来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真是烦死人了。"张小姐这样抱怨道。这一段时间气温骤降,皮肤常会出现很不适应的状况。那么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怎样去呵护我们的皮肤呢?其实在冬季,保护肌肤的关键是不要让自己的皮肤干燥。冬季的寒冷和干燥容易使人的皮肤干裂、出血,从而使皮肤这一抵挡病菌进入人体的屏障变得很脆弱。在冬天来临之际,要想拥有娇嫩的皮肤就要多补水,一个人一天应喝6~8杯水,并在白天按时间段均匀饮用,不应该在感到口渴时才一口气喝一杯。正确的补水方法是,无论渴不渴都应平均每两小时喝一杯水。此外,皮肤专家告诫说,在冬季,人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皮肤,不要让冬天的干燥蹂躏你的皮肤。  相似文献   

13.
学业繁重,考试压力大,是否让你感到疲惫、郁闷、情绪低落?那就吃点东西看吧,"心情食物"会让你吃出好心情。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健康,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饮食与我们的心情也息息相关。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大脑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多少,而一些食物恰恰能够增加或减少这些物质,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行为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令朝 《知识窗》2010,(10):48-49
你知不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快乐心情?而这种快乐心情又是靠什么来驾驭的?原来,人的大脑具有和天气一样的“春夏秋冬”特性,它能够反映人类“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情绪,因为大脑中存在的一种被称之为荷尔蒙的特殊物质正是掌控人类快乐的“主管”。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苑》2014,(1):64-65
<正>核心提示: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高效锻炼的方式,且这种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尝试的。冬季天气寒冷,为了能够最大化享受"冷疗法"的好处,我们应该学习正确进行冷水浴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科学锻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俗话说:"要想身体好,每天冷水澡。"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高效锻炼的方式,且这种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尝试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外部气温已经让人瑟瑟发抖,再洗上一场冷水澡,真是有种透心凉的感觉。那些有毅力、热衷于健身防病的朋友可以挑战冷水澡,但是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否则,你的身体吃不消反而让健康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水变燃料,稍有化学常识的人就会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的确,这一违背常理的转化在通常情况下确实不可能完成。但不管你信不信,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里将它变成了现实。近日,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在阳光下将水变成了可燃的甲烷,这让饱受能源枯竭威胁的人类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王持 《今日科苑》2013,(4):106-107
立冬之后,天气日渐寒冷,这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是个"关口"。此时稍有疏忽大意,极易导致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病人怎样才能安度寒冬呢?情志宜和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致病的,但如情绪太过则会引发疾病。高血压病人面对朔风凛冽,雨雪纷纷的阴霾天气,其体内阳气易被扰乱而变得情绪抑郁,萎靡不振,心情烦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水变燃料,稍有化学常识的人就会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的确,这一违背常理的转化在通常情况下确实不可能完成.但不管你信不信,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里将它变成了现实.近日,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在阳光下将水变成了可燃的甲烷,这让饱受能源枯竭威胁的人类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9.
<正>你知道"手机综合征"这种"病"吧?这种"病"表现为时不时会拿出手机查看是否有信息,朋友圈是否有更新;手机电量降低时心情会紧张,电量满格就心花怒放;如果手机没电了,那简直太糟糕了。为此,很多人会随身带着充电宝。但充电宝又大又重,还可能也没电。不过,近日正在众筹的Nipper充电器可以一举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机充电器,而且仅需两节AA电池即可给手机充电。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电池本身,英国IntelligentEnergy公司研制出能置入手机的氢燃料电池。通  相似文献   

20.
李旭 《百科知识》2015,(3):41-42
<正>每个人都经历过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家认为"抑郁"是我们在应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分离和疾病,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适应性的方式。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令人痛苦的适应方式呢?抑郁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或许会发现抑郁心情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