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刷刷 《科学大众》2013,(Z1):100-101
"下周,市里要在少年宫举行‘青少年书法大赛’,谁愿意报名参加?"班主任罗老师站在讲台边举着几张报名表,"想参加的同学来领取表格哦!""我!我平时喜欢练习书法,这次比赛我想去试试!"何勇第一个举起手。"好呀!"罗老师给了他一张表格后,班里再没人举手。没办法,罗老师只得点名,又派了两个字写得不错的同学去参赛。比赛这天,罗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少年宫给何勇及另外两位同学鼓劲儿:"同学们,比赛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要把夺名次看成比赛的重点,重在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卡尔·沃鲁达是美国著名的杂技演员。1978年以前,他已表演走钢索近2万次,没发生过任何失误,被称为"全美走钢索第一人"。他曾多次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说:"我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在钢索上行走,我从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我踩在脚下!"然而,在1978年的一次表演中,卡尔却从50米高的钢索上掉了下来,失去了生命。很多  相似文献   

3.
萍歌 《知识窗》2007,(4):0-10
乔治50岁的时候就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他向上帝诉苦:“主啊,我在世上活了50年,您连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因为没机会,扼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相似文献   

4.
你在对别人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还是像看电影那样的,给别人描述一个"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出现了,随即又消失了。当然,关键在于你要善于发现机会。它们在一生中可能只出现一次,需要灵感、机缘和辛勤工作的共同使用。或者,它们也有可能是恒久存在的。命运之神增强了这种不确定性。她反复证明,即使最古怪的事物也可能会带来机遇。以下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发明,以及把这些发明推向市场的人。灵机一动对于那些随着《相信白日梦的人》和《开往克拉克斯维尔的末班火车》的节奏起舞的人而言,迈克尔·内史密斯可能是个响亮的名字。不错,他是前“猴子”乐队的成员之一,他的母亲贝特·格雷厄姆于22年前去世,她发…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台湾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当我再一次看到这段词朗诵的视频时,作为一名母亲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使我的心情泛起阵阵涟漪,带着柔静的心情读着这位母亲的希冀,心头淌过潺潺暖流,除了满满的感动和爱,还有满满的责任与思索——能让一个孩子健康快乐、阳光积  相似文献   

7.
一个生命,就是一本。 从剑桥回来报效祖国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国际力学界“剑客”卢天健,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本对青年学子成长影响巨大的好书!是一本能点燃人心灯、改变人世界观的好书! 将它阵版一次,将一个优秀的生命再做一番解读,为的是给更多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见到乔学光是在2004年。当时,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面部分明而又刚毅的线条中能读得出,这是一个用息息不止的奋斗精神书写人生的强者。同时,他炯炯有神而不失柔和的目光告诉我:这是一个智者,他既有学者的风范,又有领导干部的尊严和谦恭。最近,笔者第二次去采访乔学光,对他的人格品性和治学治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正人在本质上都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是一个绝好的方式。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谈道,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原来,他在写《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  相似文献   

10.
人到中年时,杰克想:上半辈子工作是为了谋生,但下半辈子必须做一件体验人生的事业。杰克的故事,给我和陈笛很多启发。他没有学过工程技术,更没学过汽车制造,但他利用他的华尔街融资网络,还有在中国和美国等地的销售网络,创办了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中国公司。原来,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云生 《科学中国人》2015,(7):36-41,2,1
"我个人不值得宣传,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当笔者第一次采访许进委员的时候,他如是说。然而循着许进委员的足迹走进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会让你发现一个政协委员的担当和对责任的崇敬。  相似文献   

12.
父子对弈     
佳明 《科学生活》2008,(3):26-27
"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教儿子下国际象棋,却没有会输给他的心理准备……" 儿子约翰15岁那年,我与他下国际象棋,他第一次把我将死的时候,我十分激动,忍不住大喊大叫起来,以至于我的妻子、大儿子以及爱犬都急急忙忙地冲进起居室里,以为发生了什么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殖民作家,奈保尔毫无疑问拥有多元文化背景和复杂的人生阅历。这笔财富给他带来得天独厚的“双重视角”和双重人文关怀的同时,也给他提出了一个无法避而不答的问题:我是谁?身份的追寻和认同困扰并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实践,其大作《抵达之谜》正是他的这种人生体验的写照和对自己身份的拷问。  相似文献   

14.
正采访朱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谦卑的态度以及务实的言语,这可能跟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科学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无关系。"我本人对访谈颇为保守,我觉得一个人在谈论自己的工作和理念时,也可能给人夸耀自己的印象,如果说我的经历有什么特色的话,可能就是起点低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过去常给我和我的兄弟们讲一个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做睡前祷告,另一名士兵被他的声音吵得睡不着觉,就粗声粗气地让他不要再说话了,同时还拎起一只靴子朝他扔过去.  相似文献   

16.
李稻葵一直在不同的大学里学习工作,到现在整整二十年。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一个学生,他套用当年陈岱老的一句话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学生"。 回北京是回家 回清华是寻根  相似文献   

17.
顾建平 《科教文汇》2010,(23):I0001-I0001
1997年初,我在北京出版集团的一位女同事,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百年人生”丛书组稿,将去拜访吴冠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我很兴奋,托这位同事带一封信给吴先生。我在信中向吴先生表达了一个同乡晚辈(吴先生的故乡在江苏宜兴,我的老家是江苏江阴)的景仰之情,并请他赐稿给我当时担任编辑的文学杂志《十月》。  相似文献   

18.
想让他不捣蛋,就得把话说完。看我怎么收拾你某日,在一处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里,正当游人们享受湖光山色之时,大家突然听到一位妇人的尖叫声:“回来,你给我回来。再不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一处不显眼的泉眼走去。很显然,这个充满好奇心的儿子,是趁着母亲不留神的机会,偷偷跑下了规整的人工山路,想近距离地看一看大自然的杰作。男孩的这次冒险举动简直把他的母亲吓了个半死,她靠在山路的护栏上,张牙舞爪地向儿子咆哮,声音一遍比一遍响亮:“回来,你给我回来。再走一步,看我…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崔龙涛。听说他是清华的学生,就与他多聊了几句。给我的印象是谦逊、乐观、聪明、朝气蓬勃。稚气未脱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却一副身量不足,形容尚小的样子,看起来很单薄。问他,“怎么没有多少肉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不会追赶时尚的人,以致没有读过80后著名作家韩寒的作品,心中总有一些遗憾. -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部韩寒的,小说<他的国>,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来拜读这部他自己都说是他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