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是民族大省,在社会变革与结构调整中面临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甚至还与民族问题相交织,这给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唯有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加强民族地区社工人才建设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是积极的创新回应。本文对具有四川民族地区普适性的乐山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进行调研,厘清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现状、建设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路径,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和社会基层问题的解决,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面对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公共治理转型,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中,社会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协同视角为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优势;汇聚多维度需求的社区治理为二者的协同共生提供了主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3.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就业意向并不倾向于本专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还需要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志愿来源、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意识、就业地域观念的限制、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程度、社会工作在西部地区的发展状态等方面考查,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持存两者之间的选择困境。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提升社会福祉的介入制度,可以作为中间媒介体系,软化经济发展和文化持存两者之间的逻辑对立。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可以"文化连续体"概念为微观基础、以"交叠共识"概念为中观基础、以"结构耦合"概念为宏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战场。为有效发挥欠发达地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效能,实现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从治理创新视角出发,以实地调研为依据,在客观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社区社会工作初步发展成果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部门必须真正理解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内涵、将社会工作纳入到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与财政预算、建立社会工作培育与"三社联动"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机制,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深挖机构项目自主开发能力、提升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提高机构资源筹措能力、精心打造社会工作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民族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合法性、文化视角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分类述评,可以对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基本的认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共识与分歧并存于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中;构建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需要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共同努力;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中还有许多议题需要深入挖掘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它特有的柔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特征方式使政府的刚性管理方针与具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深度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社会工作协同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路径进行科学探析,进而对社会工作协同社会管理的制度性、目标性和功能性的机制研究对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变迁,我国社会已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加速期产生的弱势群体问题、民生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社会风险激增和“结构原子化”五大现实,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不可回避的关照点.在加强弱者保护、发展民生事业、调节利益矛盾、预防和化解风险,以及社会再组织化过程中,作为现代助人事业的社会工作理应有所作为,说明社会管理创新所指向的这些现实议题为社会工作的协同参与提供了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和作为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地区社会实践的独特意义,开展了全新形式的民族高校大学生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探索性项目,使学生在提高能力、培养热爱和奉献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民族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促进和融合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管理面临很多问题,如劳资紧张,员工权益被侵犯,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在职工基本权益的维护,劳资关系的处理,员工的心理辅导,企业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介入。企业管理需要的人本管理思想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功能是如此的一致,从而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中,依然可以应用社工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雏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团结企业的员工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高等学校—社区双基地三方联动的新机制,整合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桔红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11-12,15
近年来随着危机事件的频发,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危机事件高发度和危害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研究体系尚不完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研究投入、改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研究体系,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急速转型期,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恰逢其时。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巨大作用,而社会工作人才正是社会工作活动的执行者和支撑者,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机制是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阐述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要求,通过总结原有机制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链式结构的发展机制,即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准入使用机制、评估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调控机制,是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离婚问题日趋严重,由此而引发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不容忽视,迫切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在离婚问题中,开展不同类型的小组社会工作,可以帮助不同类型的服务群体缓解离婚问题所引发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运动中,民族教育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以及它自身的经济内涵,事实上已经触及到了民族教育的经济效益问题。民族教育资源、民族教育力、民族教育资金的形成和投入以及这一投入过程的管理等等,最终必须涉及到它的产出。从民族教育领域内部看,需要考核民族教育的成本和效率;而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角度看,就需要考核民族教育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机制,在解决学校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发达地区和灾后重建区发展迅速。然而学校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在政策支持、资源提供、人才队伍建设、本土化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以H市民政局三区计划中的"蒲公英"项目为典型案例,通过进行调查、总结等方法,简要分析"蒲公英"项目取得的成果,试图从政策支持、服务水平、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分析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最后针对困境提出促进武陵山片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治理湖南少数民族地区时,逐渐调整控制与管理方式。到清中期,开始强化儒学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参与科举考试,有效地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融合与政治认同。以花瑶地区为例,从明清史志资料以及实地调研所收集到的诸多一手资料中可以看到,随着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治理花瑶地区的策略转变,使得儒家文化极为深远地影响到了花瑶民族的政治、族群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一直在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以授权为特征的职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经营、行业自律与管理、注册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上海社会工作在性质定位、需求定位、非政府参与和制度框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世纪,上海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需要从全面拓展、走近百姓、广泛参与、规范运作等方面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需要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加入。如何培养与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模式为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案例示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西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