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读稼轩词,词中“气吞万里如虎”、“看试手、补天裂”、“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袖里珍奇光五色,它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章,使我们不能不为稼轩词慷慨激昂的情怀,雄壮豪放的风格而击节赞赏,故自宋以来,人皆视稼轩词为豪放。但是,豪放并不是稼轩词的全部。稼轩词是多姿多彩的。除豪放外,还有委婉清丽者、纤绵密者、诙谐幽默者,故从诗歌审美来看,豪放仅为稼轩词审美内涵的一部分,将稼轩词仅视之为豪放,未能充分发掘稼轩词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将其大我的际遇、性情、学识、精神熔铸于词,造就了稼轩词的大我之境,给后人留下了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稼轩词大我之境的成因主要是,豪放与婉约交融;以文为词,典入化境;养气与积理.  相似文献   

3.
金代后期,部分稼轩词作通过非公开途径传回北国,被元好问推举为北方词坛的新高标。元好问侧重继承稼轩以诗为词、借词留连光景、感慨时事等取向,于稼轩抗金报国情怀不予置评,于稼轩豪放词风亦少有继承。此后,白朴得遗山衣钵,耶律铸侧重借鉴稼轩词咏物、留连光景,失之片面,至王恽始能大力表彰其忠义大节,北方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稼轩词。  相似文献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既承继了稼轩词一贯的豪放词风,又于磅礴大气之中透出几许苍凉沉郁、悲愤难平,细腻之处深切动人,激烈之时又可闻杀伐之声。通过赏析词作的艺术风格,以一窥稼轩词之特色。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其词如“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素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而著称,赢得了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然而,对于题材多样,内容繁富,风姿各异的629首稼轩词,若仅仅用“豪放”二字笼统概括其风格,则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现存《稼轩长短句》仔细披检一遍,就不难发现,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虽然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也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是,在辛词研究中,对于其婉约词,却弃置不顾,或语焉不详,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稼轩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果说,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豪放词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那些别具情致的婉约词就是稼轩词的优美和声。研究稼轩婉约词,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弃疾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对了解婉约词风的历史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评价一个作家,“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辛弃疾及其词作的研究,我们更应采取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6.
稼轩词、迦陵词是继东坡词之后,豪放词的两座高峰.迦陵词主要受稼轩词影响,稼轩词、迦陵词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稼轩词孕育出迦陵词,这是辛稼轩在中国词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8.
“体”即风格特征。稼轩体即稼轩词之风格特征。“形神兼备”谓之体,稼轩体正可作如是观。或日“形神兼备”乃艺术之普遍特征,但稼轩体自有其独特之形与神。就其“形”而言,稼轩体既能在词域内博观约取,集众成一,又能以古诗文为词,大量用典使事,还能把目光转注于民间俗语;观其“神”则是:稼轩体之英雄语豪而不放,妩媚语婉而不浮,闲适语闲而不适。总之,稼轩体之构成是其表层之表现形式美与深层曲折含蕴美的结合;是直觉印象之“面”和深层印象之“味”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具有“爱国词”、“豪放词”、“英雄词”之称的辛弃疾的词,在属于艺术范畴的词文学世界里,却遭到了自宋迄今的众多词论家的非议。具体为:虽豪放,但只是“长短句之诗”;“稼轩为词论”,过于散文化;盘空硬语,“最不工绮语”;率尔而为,不合格律音韵等;“掉书袋”与“不协律”。对这些非议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从另外的角度对辛弃疾其人其词作全面地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1.
王跃娜 《文教资料》2008,(28):95-97
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刘克庄,在词坛上一片风骚尚雅的绚丽晚景中,继承了东坡、稼轩开创的豪放词风.其词虽也激昂慷慨、悲壮愤懑,然综合其词中因离乱遭逢所发的忧愤郁闷,所选意象的朦胧凄恻,句式结构的散文化、议论化,后村的词哀怨之气多于豪放之风,这是盛衰更替的时代中文人心态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2.
稼轩“豪放”词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稼轩词风提出了主体风格与个体风格的观点,认为豪放是苏辛词风之同,然苏词犹诗人之词,主清旷超逸之美,辛词乃英雄之词,主刚劲崇伟之美;融合豪婉、自铸新风——沉郁悲壮,则是稼轩在艺术风格上的独创;辛词悲壮词风的表现形态极为繁富,呈现众多的“变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承接东坡词和稼轩词的梯航,张孝祥的于湖词在元明两朝的传播,反映了元明人对南宋初期豪放词代表风格的认识和品鉴。元人词话取于湖名作,所论真切博雅;于湖词入明有名而不著;明词人选家激赏于湖清俊豪迈之作,更偏爱其婉丽轻约之词,选评总体流于俗丽。于湖词词格不俗,亦兼具苏、辛词情韵,但其豪放词在明代选家的审视中并没有体现出与词人词史地位相称的整体艺术高度,明人讹传误收于湖词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4.
<正> 历来讲说辛弃疾词的风格,几无不称其豪放,又大都认为不仅是豪放,也有些是婉约的,或说以豪放为主,而不拘一格,或仅谓为多样化。这种种说法虽然都不错,但总觉得还不很准确,不很恰切。单说豪放,固能突出它最突出的特色,而未尽其妙。说多样化,固很全面,似又太泛,未能显示其本质。说豪放外,又有婉约,似为适中,但又截然分而为二,而忽视其间的内在联系,亦不甚妥。即云以豪放为主而不拘一格,仍不免此弊。本文认为稼轩词中足以代表其创作艺术之最高成就而最富于美学价值者,是能熔豪放婉约于一炉,以至于浑化。以自然科学喻之,是起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是  相似文献   

15.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16.
靖康之变不仅使南渡词人卷入到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中去,也使他们的心境与词境为之一变.南渡词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其创作风格上承苏轼的豪放雄迈,下开稼轩爱国词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8.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19.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且能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豪放词人。作为词坛一大宗师,辛词风格是多样的。刘克庄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词风:“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艺概》则称:“稼轩词龙腾虎掷”。陈廷焯又说:辛词“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极沉郁”(《白雨斋词话》)。而邹祗谟却云:“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远志  相似文献   

20.
南方文化的影响对辛弃疾个人成长和创作、对宋代词史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南方文化培育了辛弃疾,南方文化促成辛弃疾创作转型和成熟;其次南方文化使辛弃疾形成婉约风格,推动了婉约词风的转变,完善了婉约词词体。再次,稼轩词融合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使豪放和婉约之争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