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曾听过一节德育校本公开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授课对象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课程内容是《架起沟通的桥梁》。 授课老师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老师的父母抱着老师三岁儿子的合影,另一张是老师本人与在草坪上玩耍的三岁儿子的合影。她说这一年,我与父母一起“升级”了,对我与儿子而言是“长大”,而对于父母而言却是“变老”。  相似文献   

2.
读了《小学教学》2013年第4期张广明老师的《我没想到,他却成了……》一文,我仿佛走进了张老师的课堂.分享着张老师“让意想不到的生成拓展下去”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乐乐姐姐:你好!我是你们的小读者高寒的老师。自从我给孩子们推荐了《课堂内外》以后,我发现他们的作文水平都有所提高。高寒特别喜欢看《课堂内外》,每次新一期杂志一到,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不一口气看完绝不离手。据他母亲讲,有一次,发现他半夜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课堂内外》。看来,他真是你们的“超级粉丝”了。陕西文老师(呜呜呜……小cool龙,快递张纸巾过来。)有这样支持和关心《课堂内外》的老师和“超级粉丝”,乐乐姐姐又一次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不过,高寒躲在被窝里看书可不好哦,一定要好好保护眼睛!希望更多的老师、家长…  相似文献   

4.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作文题目《一张有魔力的纸》.我很好奇,纸怎么可能会有魔力呢?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纸呢? 老师把纸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这张纸,正看反看,左看右看,咦,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罢了,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啊.该不会老师在蒙骗我们吧?可老师再三强调说没有骗我们.看着老师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5.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6.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7.
小孩子做错事怎么办?记得我小儿子5岁时,有一次,他的书包里装回一张纸,是老师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报告的题目是《想一想》,下面有两个格是老师要求学生写的内容。左边的格上写着"这是我选择做的",格内是小儿子  相似文献   

8.
今天要上说话训练课《转告》。我们年级组的几位老师想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课间 ,张老师兴冲冲地走到我们班 ,佯装要找我。不知道真相的学生热情地告诉她 ,朱老师不在教室里。于是 ,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请学生转告我一件事 :“星期六 ,请朱老师到她家旁边的书店替我买一本《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上课了 ,我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朱老师 ,刚才张老师找你……”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非常热烈。我心中窃喜 ,兴致盎然地开了课 :“……其实 ,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转告给朱老师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  相似文献   

9.
岁月的书签     
我的问题:张老师,读了您《历史的坏脾气》一书中的《私塾背后消失的黑洞》之后,我受到震撼。传统教育的断层,对学生学好语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小时候读着《文选》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 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  相似文献   

11.
2002年第7-8期《中学语文园地》上刊登了张树森老师的一篇文章,文题为《阅读过程中的破读例析》。文章所谈的破读问题,实际上就是阅读中的停顿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张树森老师提出这一问题,并认真进行研究,很有战略眼光。但是,张老师对所列举的几个例子的分析,我不敢苟同,就此我谈谈对其中几个例子的粗浅意见,与张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磁场     
我做“模特" 四3班的孩子可喜欢上美术课了,今天我去听实习老师小张给他们上课。他上的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第22课——《老师和同学》,一节人物写生课。孩子们欣赏了张老师的10多张人体素描佳作,在这些有个性的人物面部形象前,他们时不时忍不住笑出声来。张老师像一位激情满怀的导游,把孩子们带入了人物大观园。孩  相似文献   

13.
不想长大     
张琦  李锋 《辅导员》2011,(8):34-36
最近张老师参加六年级学生监考时发现,测试的作文题目是一个选择性文题:《我想长大》或《我不想长大》。张老师看到以《我不想长大》为题的学生很多。她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很盼望长大,希望像大人那么有力量。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不想长大呢?  相似文献   

14.
读了《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张克昌老师《早应退出教材的两篇章》一,为张老师直言自己的观点而敬佩,但是对张老师阐述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以下就中的观点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县里一次课改汇报活动中,我指导了一名科学课老师做一节科学课《我来造一张纸》。我对做课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老师只提供学生几个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开《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照片中那一张张笑脸,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簇拥在李吉林老师身边。我想:正是为了这天真烂漫的笑容,才有了今天的情境教育吧。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中午,张老师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了《生气熊和开心熊》的故事,我们听得非常认真。听完故事,张老师微笑着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做一只生气熊呢,还是开心熊?"我想都没想,就把小手高高举起。张老师让我回答,我大声地说:"我要做一只开心熊!"张老师接着问:"为什么?"我想了想说:"因为故事中的生气熊无论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9期刊登了张正良老师的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有待改革》。读了张老师的文章,我对其中的有些观点持不同看法,现与张老师做如下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期刊登了张宏星老师的《&;lt;说“木叶”&;gt;的两处纰漏》。拜读之后,我不敢苟同张老师的说法。在此,我想说说管窥之见,与张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时代》是我最喜欢的杂志。妈妈手机里还有我小时候看《小学生时代》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我才刚学会坐,手里拿着一本《小学生时代》在认真地看。要知道那时的我才8个月大,还不会认字,竟然没有把书拿倒!今年我10岁了,《小学生时代》30岁了,我仍然喜欢这个30岁的亲切“阿姨”。我最喜欢看《小学生时代》里的“围观天下”栏目,它让我大开眼界。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画家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同时画出了四张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