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王怀民 《辅导员》2012,(33):73-74
物理教学中构成"思维同步"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同一思维任务下要取得思维同步,其中各个环节也是相互交错、相互转化的。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思维任务,这就必然需要不断地取得"思维同步",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思维不同步的种种表现为了阐明"思维同步"这个命题,先把一些思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思维活动 ,包括求知、记忆、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和评价等方面。求异思维是要求学生从同一知识来源 ,从不同方向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而中小学生所学的知识 ,大多数是经前人实践检验过的 ,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一个顺应和同化的过程 ,比较注重从同一方面进行思考 ,把思维活动纳入预设的轨道 ,因而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1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土壤求异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决不能脱离知识而凭空产生 ,它总是与一定的知识结构相互依存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应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它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通过反思同一物理背景下多种思维方向,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实现所学知识方法体系的重构、再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不同物理背景下运用同一种物理方法,利用"反思"激发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反思学生学习的结果,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物理创造性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人的创造力是一种素质,一般认为它具有三个层面:(1)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2)创造性思维,即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包含思维广度的多端性,思维深度的独特性和思维灵活的变通性。(3)创造性能力,即掌握、吸收、综合知识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最终表现为创造性能力,但创造性能力又以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所以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贯通的。工科院校要同时注意对学生这三方面的培养。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蒋亚琴 《地理教育》2014,(10):51-52
正舒梅克(Shoemaker)在1989年提出跨学科教学的定义:"跨越学科界限,即将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的教学。""地理学是仅次于哲学的第二大综合性学科",自然地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人文地理包括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表现在地理概念上也是自然与人文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思维的体现,学习概念必须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只有综合思维才能解决问题。一、问题缘起纵观现实,不少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学科思维狭窄,知识经验有限,不能调动和运用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7.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信息和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加以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因此.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同一习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与语言生成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五个方面:①英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②英民族偏好分析思维,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③英民族偏好直线思维,汉民族偏好曲线思维④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⑤英民族偏好形式逻辑,汉民族偏好辨证思维。对比了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敏捷性、创造性、批判性,即从同一信息来源,利用已储存的知识,以探索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学生被有意无意地纳入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调整已储存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使知识自然增值,从而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史炳松 《江苏教育》2024,(8):37-38+44
思维素养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关键组成。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思维意识有待加强、思维方式有待优化、思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有必要通过重塑班主任对思维素养的认知、构建班主任思维素养的知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思维,从而实现班主任思维素养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像、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加工活动去获得新知识.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法官思维具有多维性,它是缜密逻辑与经验方法的统一,是价值判断与抽象哲学的统一。理性思维,是运用逻辑分析,提供因果必然性联系的思维方式。审判实践中。表现为法官的大多判决力求事实与法律适用前后逻辑一致。经验思维,是直接与客观存在相接触,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它可以有效避免因非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失误;由此,经验思维便可能使自己与客观存在保持尽可能的同一。合理性思维属于评价,讲的是“好”,而且讲的是诸种理由中最好的理由。哲学恩维即意味着其超越理性、经验性和合理性思维,以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现代司法理念引领思维方向,使结果与正义相互和谐。是思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综合趋势的加强,对人才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已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重要职责。现在在中学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历史课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时,  相似文献   

15.
谈批判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两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对两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总体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杜靓璇 《亚太教育》2021,(1):134-135
数学思维构建时,通常以结构化的方式为主。数学的结构化思维包括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的相互关联及转化。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回顾和提炼知识的过程当中学会如何反思,将知识融为一体,才能在不同知识碰撞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知识迁移是已知对未知的一种认知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实现知识架构的建立,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够以结构化的方式不断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17.
胡梅 《广西教育》2012,(13):88-88
发散思维是人的大脑在思维时突破单一的思维习惯,尽可能多地让思维放射性地呈现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的突出表现是思维多向发散,从不同方面假设、思考同一问题和结果。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18.
世界是一个整体,科学和艺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只有统一在世界认识的整体之中,才有可能整体地把握世界的脉搏。本文否定了“艺术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的结论,认为“艺术思维是思维在艺术范围内的一种特殊形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互补和相互渗透的,最后归结到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个学科之间呈现出纵横交叉、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许多新的边缘科学,必将有利于促进科学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会聚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是辩证统一的。物理教学应该培养有思维头脑的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既要培养学生形成会聚思维,又要交给学生开启发散性思维的钥匙,并诱导其再辐合,再发散,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可视化就是利用视觉表征促进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的创造与传递.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原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工具.然而,由于不同的可视化工具在内容表达上的相似性,使用者往往要求同一内容能够以不同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因此,研究不同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互通机制,实现不同"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作为两种典型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本文借助GraphML定义了一个知识可视化接口,并初步实现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