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学作品在依国别区分后,进一步则要确定它的体裁样式。一般说来,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这四大体裁比较易于区别。麻烦和复杂的是同一体裁中某些相近样式的区分,中短篇小说与故事两者很容易混淆。有把小说《在列车开动之前》分入I247.8故事类内。故事作品,不少的书在其书名、题上项、内容提要等处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体裁样式。例如,《名人英雄小故事》在书名中明明白白地指出作品的样式。《唐伯虎月夜梅花梦》,“编者的话”提到:“为此,我们选了四个历史题材的中篇故事……。”“把喜闻乐见的故事印成专辑,以利广泛流传,同时又可供广大故事员采用。根据这些说明,即可辨认其样式为故事,入故事类。但是,这也不绝对,果戈里短篇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I242.1笔记小说类有注释:“杂志、志怪、传奇、谐德等。”在这注释里,将“传奇”小说列入笔记小说的范畴是欠妥当的。笔记小说初盛于魏晋南北朝。其特点是“粗陈梗概”。笔记小说又分为志怪、轶事小说等类。志怪小说多以鬼神为题材,轶事小说则反映当时社会风尚和土族阶层的精神状态。一般是将用粗线条记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较有结构的称为笔记小说。《世语新说》是笔记小说的代表。传奇,有着曲折离奇、传写奇事等意思。晚唐裴鉶第一个使用这一词语,以之去命名他的小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分类过程中,常常遇到一种文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代,如何将这文献归入恰当的时代,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就Ⅰ文学类、K历史类、K81传记类中比较突出和常见的跨时代问题,谈谈个人看法。1文学作品的“跨时代”问题1.1跨时代的作品集的处理跨时代的各种作品综合集汇辑,编选了不同时代多个人的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应入I211作品综合集及1212/217各时代作品集,取概括性时代复分。例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入I211,《中国古典文学精萃选读》(夏传才编著)入1212。跨时代的单一体裁的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以往提到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只知道有《三言》、《二拍》,却不知尚有《一型》。这《一型》指的便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所撰之《型世言》,其书名取“以为世型”、“树型今世”之言之意。近年,这部在国内已佚失三百多年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被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教授意外发现,并潜心研究。《型世言》,多为明代故事,共四十回,署名钱塘陆人龙君翼演,大约  相似文献   

5.
除了在文学批评和翻译领域建树颇丰,李健吾在小说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曾公开发表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先后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中篇、长篇各一部。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称其文采"绚烂"①。中篇《一个兵和他的老婆》出版单行本时,朱自  相似文献   

6.
I_(11)作品集注释:“两国以上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入此,一种体裁的入下列各类。”这里的“两国以上”,还附加着一个前提条件,即是不同地区的“两国以上”,如果同一地区,不论单一体裁或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均不入I_(11)/19,而要分到I_3/7各国文学类。当作品集的书名标明为某一地区的文学作品集时,归类不会发生问题。易于出差错的是,当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作品集的书名未标出它为某一地区的作品时,常常会忽略I_(11)注释的前提条件,不去查究那些作品是否同属于一地区,立即将之归入I_(11)/19各类。例如,《爱情的季节》是两国以上的短篇小说集,此书有的馆入I_(14)小说集。查看这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拉丁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一些国家的作者。因  相似文献   

7.
林斤澜原名林庆澜,1923年生于温州。小说《春雷》、《台湾姑娘》让他得到认可。此后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1987年林斤澜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短篇集《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8.
罗烨《新编醉翁谈录》甲集卷一《舌耕叙引》关系到宋代说话艺术的许多问题,是我们研究宋代说话的重要文献。本文对《舌耕叙引》的《小说引子》、《小说开辟》二篇作了比较细致的解读,并指出,宋代可能并不存在纯粹白话写作的所谓“话本”,而通俗文言传奇实为比较普遍的“话本”形态。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编著的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代短篇小说的翘楚,在当时就备受喜爱,甚至带动了短篇白话小说写作的蔚然风气。“三言”的这一成就当然与冯梦龙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不俗的审美情趣紧密相联。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其在内容和情节改编过程中的独具匠心:虽然“三言”的题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前代,  相似文献   

10.
(一)史学家对小说的态度古代目录对小说著录的情况,与小说发展的情形是极不一致的。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唐代传奇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艺术形式和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史官和正统目录学家却坚持以古雅的标准看待小说,对传奇“每訾其卑下”。《新唐书·艺文志》仅仅著录了《补江总白猿传》一篇传奇,其它皆摒弃不录。明代胡应麟把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六类,传奇被提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但到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重新改订小说的意义时,把小说家归并为杂事、异闻、琐记三个小类,删掉传奇类,不著录传奇作  相似文献   

11.
郑润良 《出版广角》2015,(2):112-113
短篇小说集《灵魂课》收录了朱山坡“自以为得意的篇什”,包括获首届“郁达夫文学奖”的《陪夜的女人》、荣登“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的短篇小说《灵魂课》等.朱山坡有理由为这些作品得意,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获奖从而被各种选刊转载,引起广泛反响,关键还在于这些作品所蕴含的经验、视野、想象力及其对底层乡村的悲悯情怀.正如评论家谢有顺所言,“朱山坡的短篇小说以简约的语言、从容的叙事、奇崛的想象力,彰显出了一种先锋的品质.他的小说所表达的独异的精神体验,在中国‘70后’小说家中独树一帜”.《灵魂课》因此值得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唐初萧瑀所撰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亡佚已久,据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可补遗十五则,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萧书专记《金刚经》灵验故事,诚为“释氏辅教书”余绪,此书为研究唐初佛教信仰提供重要资料,亦是研习唐代小说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集.  相似文献   

13.
《游翰稗编》现存明万历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作者署名梁溪无名生。袁行霈、侯忠义《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书目》题佚名氏撰;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等俱依刻本题梁溪无名生。但此名实可考。  相似文献   

14.
今存最早的明人词选专集,当为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长洲钱允治编选、陈仁锡笺释的《类编笺释国朝诗余》五卷(稍后沈际飞据钱氏原编删补,题作《国朝诗余新集》,刻入《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中),其次则为顾 芳、李葵生、胡应宸合选的《兰皋诗余汇选》八卷。 《兰  相似文献   

15.
书名能揭示其书的内容。书名中的某些关键性词或词组可为归类提供线索、途径。一些关键性的词有广义或狭义之分。而表达类目的概念的词,由于特定的类系制约,也有广义或狭义之别。反映书的内容的关键性词的广义、狭义是否与类目的广义、狭义一致,对正确类分图书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图法》I207.22诗歌类的“诗歌”就取其狭义,不包括词、新曲等,因为与I207.22类还并列了I207.23词、I207.24散曲、I207.25新诗。如对广义的包括词、曲等样式的“诗”的评论、研究、鉴赏的著作,就不能入I207.22,须入I207.2。《古  相似文献   

16.
囊括了苏童二十余年创作的120个经典短篇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五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苏童的作品首次以编年形式出版。这五卷小说时间跨度从1984至2006年,由苏童自己编选,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结集为《桑园留念》、《狂奔》、《十八相送》、《白沙》、《垂杨柳》。《短篇小说》一文是苏童为这五卷书写的自序。题目由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18.
辞职离开《联合文学》杂志的初安民,接掌印刻(INK)文化后,于五月发行首波文学书,其中包括舞蹈家林怀民的小说集《蝉》、杨照的小说《吹萨克斯风的干革命者》、苏伟贞的最新短篇小说集《魔术时刻》、王安忆的散文《寻  相似文献   

19.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