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871年,一些琉球居民乘船遇风飘至台湾,误入“牡丹社”,被当地原住民杀死,史称牡丹社事件。日本借这一事件乘机发难,于1874年出兵3000余人入侵台湾。清政府委派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率军赴台,有效地反击了日本的侵略,最终迫使日本军队撤出台湾。在处置这一事件的过程中,福建船政局的相关人物和机构时时出现在清政府的各种函电中,其作用屡屡被提及,凸显其在解决这一重大海防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也折射出当时的闽台关系十分密切。早在事件发生不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明确指出,牡丹社一带的原住民区域“系中国辖境,豈容日本窥…  相似文献   

3.
18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公然侵略我台湾,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琉球曾向清政府垦求援助,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拒绝对琉球的援助,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4.
1884年8月24日,清政府军用工业的重要一支——福建船政局,在中法马江战役中遭到重创。“各厂所外围残缺,屋宇多伤,机器料件亦间有损坏”。之后,福建船政局是“始终未能恢复”呢,还是间有发展?史学界虽然看法不一,但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作深细的  相似文献   

5.
《申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开端。《申报》对这一事件及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这是《申报》自1872年创刊以来第一次对重大军政事件的大规模追踪评论。这些评论客观、深刻并极具前瞻性。这些评论不但坚持了反侵略的正义立场而且发挥了进步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些评论也为我们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申报》也以自己的业绩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正>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为了侵略的需要,多次提出在中国的大陆和领海内架线的要求。清政府颟顸愚昧,对于外国侵略者的架线之请、始则回避,继则退让。海上通信权和海线登陆权率先被夺,仅保存下陆地通信权。这为中国以后自主兴办电报保留了基本条件。当然,此时的清政府还没有认识到电报的重大作用。到了70年代,电报在军事外交方面的巨大价值为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所了解,兼之1874年发生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为了巩固大清帝国的统治,清政府才允许修建电报线路。 1874年春,日本借口“台湾番民杀日侨”,出兵进攻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奉命视台,深感台湾孤悬海外,与福建交通阻隔,消息极不灵通,从军事角度出发,奏请清廷在福建台湾之间(由福建陆路到厦门而后改由水路到台湾)架设电线,以利“消息常通”,得到允许。此举首开电报禁例,对中国近代兴办电报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久,福建境内便出现了雇佣丹麦大北公司承办架线工程。但由于日本攻台计划取消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稍有缓和,这时福建的督抚、将军对继续架线意见分歧,加上大北公司乘机起哄,讹诈勒索,致使闽台之间的电报工程中途抛锚。那么,首次架线有无结果呢?  相似文献   

7.
沈葆桢(1820—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林则徐的女婿。二十七岁中进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还一度在曾国藩安庆大营里管理军务,协助镇压太平军起义。后擢任江西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经左宗棠的推荐,调任福建船政大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日人启衅,形势吃紧,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东渡台湾筹办海防,解决日本侵台事件。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8.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造船史上的一块丰碑.左宗棠是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他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起,就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轮船,抵制西方侵略.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他呕心沥血,广咨博采,花费了许多精力.他离开福建后,仍对船政事业十分关注,竭力维持.为了国家富强,他为建立福州船政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70-73,90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相似文献   

10.
1874年日本侵台行动,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对这一事件相关论述,史学界大多集中于中日双方,而对英国的调停活动关注较少,因而对其调停的内在动因、过程及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其调停对英日两国关系的影响、对英国在华贸易前景的意义以及在调停中英国所得的现实利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剖析英国外交背后的国家利益,以求对现代外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