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学习书法者无不从临贴开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通向书法殿堂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帖中的字临像呢? 一、读帖。即通过眼看目睹,由外而内地积累字的“信息”。有些人认为学书法无非是写,写多了就能“熟能生巧”,就能把字写好,其实不然。在选定一本字帖后,我们首先应  相似文献   

2.
<正>晚明宋曹所著的《书法约言》,融合了《笔阵图》与《书谱》中的部分观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作进一步阐释,文无浮词,简明扼要,是指导书法学习创作的优秀论著之一。对初学者如何临帖,宋曹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法约言》卷首总论中写道:"又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初学写字时,不需要直接大量临写,而是选择好的字帖去仔细读,反复观摩直至熟记于心,再尝试临  相似文献   

3.
李永崇 《孩子天地》2016,(8):116-117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一文中指出:"字要写得正确,一笔一画都写得明白,还要写得熟练。把字写得正确、熟练,这就是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的写字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摩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常常忽视了写字指导,导致一些学生使用文字不规范,书写水平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4.
书法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现代人必须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但是,从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书法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传统书法教学的弊端不断凸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多媒体方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书法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书法艺术中,最初人们均是从字的空间结构去考虑的。在书法学习中,由于对字形结构的误解和书法时的不正确观念,导致书法学习中的迷惑。本文就柳公权楷书的教学实践,对字形结构作出分析并重点指出初学者易出现的问题,从而懂得结字规律,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6.
河有主流,山有主峰,文有主题,戏有主角,字亦有主笔。汉字书法的主笔,打破拘谨、呆板,使汉字显得舒展、灵动。本课例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临写,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遵循楷书"突出主笔"的结字规律;理解主笔是一个字的主帅,在汉字中具有统领、支撑及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习书法,首先要选好范本,初学者应该选取自己喜爱的应用广泛的楷书做范本.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从楷书入手,是学习其它一切书体的最稳最快的途径.范本选好了,就要从本帖入手,读的、临的、背的一步也不旁窥,专心致志地学好,再转换别的字帖,这样才能广取博采各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大量的生字新词,如果一个个按书法要求去临写,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师让学生临写的范字要精心选择。要选择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能体现汉字结构规律的字,使学生临写后能举一反三。如教单人旁,先告诉学生单人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单人旁在合体字中所占的比例,特别要告诉学生写单人旁时撇应斜一点,  相似文献   

9.
学生通过单字临写学习积累了赵体书写的基本用笔方法与经验,而集字练习的教学内容,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重要桥梁。这节课就从"推陈出新"四字入手,在把握单字的笔画特征、结构特点后,通过改变它们的排版方式,从单字练习过渡到章法的学习和运用。初中书法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会观察、能创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多分析例字和作品范例,让学生尝试书写、修正书写、创作书写,从中得到方法的学习和书写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新技术支持下书法图像识读的研究》,通过线性、图式等,帮助学生在视觉认识和记忆上提升效率,促进学生的书写技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书法,简单的理解就是书写的方法,中国的书法就是中国汉字的书写方法。人人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可是很多人又苦于写不好字。究竟如何才能写好字呢?这里就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学习书法的途径和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惟妙惟肖是临摹的基础学习书法首先要临摹,这一点已经是无可争辩的共识。所谓临摹就是要把历代书法作品中的精华拿到我们自己手里,再变成书写者独具个性的面貌。学习前人首先要毕恭毕敬,他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要弄懂它的含义,学习它的形态。一是不要有私心杂念,要抛开自己习惯的写法,一笔一画地依葫芦画瓢;二是不要…  相似文献   

11.
安慧 《作文与考试》2022,(36):52-5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人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学书法,临的是古人的碑帖,碑帖上许多字是繁体字,除了要写好这些字,还要学会识记这些字。一天,一位同学指着隶书字帖上的一个"土"字问我"老师,土  相似文献   

13.
习字心得     
提起书法二字,很多人会说,不就是写字吗,不瞒您说,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自从跟随景舜逸老师习字以来,我对书法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长时间临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且书法和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我反复临写《曹全碑》时,发现帖中每个字的一点、一画之间,和它整个字的结  相似文献   

14.
在书法临摹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一拿起字帖就写,所临全然没有原帖模样,即在“抄字帖”,他是按自己的书写陋习来抄写字帖里的文字,无视书法作品的形式美;也有些学生认真对临字帖,但还是临得不像,抓不到根本,其态度认真,却由于方法不对,观察不全面,使得临摹不深入。如果不及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缺乏良好的书法观察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书法观察能力是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山水画的临摹临摹,又分对临与背临两种。初学者应以对临为主,等腕下精熟之后,方可背临或意临。临摹,是向先贤吸取精华、博采众长、提高笔墨能力和表现技巧的方法。学习中国画绝不能以参照临摹为终点,在临摹的同时要加强写生和创作,把临摹、写生和创作相结合,把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追求"自成一家"的艺术实践中,树立成功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6.
榜书浅析     
正中国书法风格各异、风采独具,并有大小之分,小的宛如米粒,大的可以过丈余,甚至更大,视为巨字,在书法上则称为榜书。据记载,写榜书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笔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管难精。有此数难,足见榜书之贵。其实写榜书难就难在一个"大"字上,大则结构难以掌握,更难达到笔笔精到。  相似文献   

17.
韩邦山 《教书育人》2006,(10):79-80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文化,内涵丰富。书法有篆、隶、行、草、楷等多种书体。初学者选择哪种比较合适呢?我认为让学生先选取楷书欧、颜、柳、赵体开始学习,并以中楷大小来临习比较容易。等学生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后,再学行、草、隶等书体。学生学习时一般在对所临的帖的用笔、结体做到基本掌握之后,再获取众长。教学书法先从基本笔画入手,基本掌握后再进行整个字结体训练学习。结构教学按汉字独体字、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不规则结构等逐步推进,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再学复杂结构。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对特别难写的字作重点讲解。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来比喻书法,也是再贴切不过的。退休前,我学书已有几年,工作之余临过不少帖,但往往是依样画葫芦,工夫下得不少,就是"进不去",哪一个帖也写不像。退休后,我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面授学习,通过老师的授课和作品点评,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学好书法,不但要有热情和股钻劲,更重要的是多读一些书法理论知识,提高对书法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探索书法的规律,多掌握一些临帖的方法,把  相似文献   

19.
谈书法意临     
现代书法发展迅速,各种关于书法论述和技法也层出不穷,但是书法千古不变的学习方式还是被大家沿用下来,其中最根本就是书法临摹到创造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在书法临摹的方式研究,一般分对临和摹,摹属于初学加法部分,我们着重讲述临的探讨.书法临摹分:对临、背临和意临.其中意临境界最高,需要一定书法基础和素养,而且需要对书法的领悟能力.所以探讨意临对书法研究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包括导入、新授和小结,其中新授环节可采用四环一拓的教学方法,即看、写、评、改和拓展。“看”即观察例字、寻找规律、明确写法,写即描红摹写、双钩填墨、单钩扩墨、对照临写、背临掌握等,评即自我评价、同桌或者组内互评和全班评价,改即对照改写提升,拓即拓展练习、巩固规律、共同欣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