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剖析了鸦片战争过程中英军的作战方向、行动地域所蕴涵的内在政治原因、军事原因与后勤原因,并分析了三个原因之间的指挥关系。把以往鸦片战争英军的行动叙述系统化、明确化了,填补了鸦片战争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从而把对鸦片战争的研究深入了一步,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中国军事史的研究也是一个推进。  相似文献   

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对大连进行侵略与骚扰。侵略与骚扰的目的是解决英军给养、集结、休整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清政府对英军入侵、骚扰大连的态度基本上还是所谓妥协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论著均称鸦片战争之初,由于林则徐在广州整顿军务,严加设防,英军无隙可击,不敢进攻,只得北上侵扰;而英军到达厦门时,又因为邓廷桢已加强了厦门防务,英舰五艘往攻而不克.这种说法,我以为是不正确的.先谈广州.林则徐主持广东军务时,英军并无进攻广州之计划.1840年6月21日,从印度开来的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对中国沿海的地理形势、海岸特点以及海洋水文要素展开大规模调查,据此掌握海防知识,用以指引海防部署,涉及范围北至奉天,南及广东,其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较高。但清廷奉行守海口战略,也不了解英军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水文调查结果反而令其误判英军的进攻方向,将主要海防力量部署在缺少礁浅沙线的海口,疏忽了对许多浅狭的海口、水道和内河的防范,这使英军利用海军攻击正面和陆军抄袭侧后的战术屡试不爽。对水文调查结果的错误应用,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40年8月19日)发生的中英澳门关闸之战,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的一段序幕,同时,因为发生地是在澳门并且事涉澳葡政府的政治态度,所以也是澳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英军之所以要发动对澳门关闸的攻击,既与澳门在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关,更与英商在澳门的既得利益有关.这场战事以清军失守关闸、英军完胜而告终,这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所持的英军败退论相去甚远,并对中英双方产生了诸多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也引起了葡英关系和中葡关系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肆虐于各战区,汉奸在诸多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清廷上下对于汉奸活动极为重视,对于汉奸作用也有较为细致的分析.然而清人对汉奸问题的认识仍多模糊不清,相应的政策措施亦复南辕北辙.对于汉奸对鸦片战争战局的真实作用和影响,以及清统治者无法妥善处理汉奸等类战事中细节问题的原因,本文依据史料细加校核,并据以探讨了清人话语之外、更为深切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等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7.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属于广东省新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以清政府查禁鸦片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舰队司令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岛强行登陆,占领了香港岛。1842年,英军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鸦片战争中英军北上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首先来自于林则徐本人,在《英人续来兵船及粤省布置情形片》中,他认为“第恐在粤,无隙可乘,该处夷船趁此南风盛发,辄由深水外洋扬帆鼠窜”。在稍后的《英兵船在粤寻衅现续筹剿堵情形折》中,他这样写道,“被风拒之甚力,无隙可乘,故来者随到随开,即存者亦旋停旋驶”。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150年前,英国派出远征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对英军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鸦片战争虽然因种种原因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人民和清军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以及由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将永照千秋,弘扬万代。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5页叙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英军见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认为英军不攻广东而北犯的原因是广东“戒备森严”。事实并非如此。鸦片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英国有计划的“要打开中国大门”,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远在中国禁烟之前就对中国沿海作了细密、详实的侦察,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商船前往中国沿海进行的侦察活动。该船遍历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