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某往复压缩机噪声偏高问题,采用虚拟预测技术对压缩机进行了低噪声结构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由柔性机体、柔性曲轴和刚性连杆、活塞及飞轮组成的往复压缩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求解得到传递给机体的各种激励载荷,再根据直接积分法法求解出压缩机机体的振动响应结果,仿真得到的机体部分测点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根据有限元动态结果来预测其机体表面辐射噪声,计算出机体的辐射声功率与实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结构几何参数及铺层参数改变对碳纤维复合板的振动声辐射特性影响,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法计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的振动声辐射特性参数,并以降低结构振动噪声为目标对其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加筋、增加筋数和增加铺设层数能降低结构的辐射噪声。3 种铺层角度中,[0°/90°/45°]辐射噪声最低。在第一阶波峰处,优化后声功率值相比优化前减少了大约4 dB。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结构辐射噪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理论分析发动机转矩波动产生机理,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离散化曲轴模型,建立了滑动轴承动态接触数学模型;协同各子部件间动力学关系,考虑燃气压力、变惯性力等激励载荷,在ADAMS中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发动机不同稳态工况下动态转矩,研究曲轴弹性、滑动轴承弹性支承、输出转速等对发动机输出动态转矩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和简谐分析,表明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提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液管道振动大,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结合振动理论、声场理论、应用有限元以及边界元方法对输液管道受激振动的噪声辐射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噪声管道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搭建一种基于Matlab仿真的多极子声源和螺旋桨辐射噪声动态可视化教学演示平台。该平台能够动态显示单个和多个多极子声源辐射声场、墙面反射下的多极源辐射声场、有限长导管中的多极源辐射声场、螺旋桨促动盘辐射声场、真实螺旋桨脉动力源辐射声场及其线谱谱级值,是舰艇水下辐射噪声四大类噪声源数值分析平台之一。借助该平台,研究生学员可以直观、动态地了解简单和复杂声源的辐射噪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声波的传播规律,并能直接分析不同声源参数对辐射声场的影响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弥补动力工程专业学员噪声背景知识较少的不足,加深了学员对舰艇水下辐射噪声的理解,也调动了学员借助专业噪声分析软件预报方案设计阶段舰艇水下辐射噪声性能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低噪声舰艇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方法在机体结构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某四缸内燃机曲轴各主轴承在曲轴轴颈作用力激励下的结构振动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曲轴各主轴承在不同方向上的结构振动响应曲线,并对其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轴承结构动力响应与机体结构模态特征间的关系以及主轴承结构振动与机体结构振动和噪声辐射之间的关系也作了进一步的讨论。结果表明作用在主轴承上的径向力可以激起主轴承的轴向往复振动,该轴向振动传播到机体裙部并产生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7.
机械结构的声辐射功率直接表征了结构向外辐射的声能量,而结构表面声辐射阻则反映了该结构向外辐射声能量的能力。文章基于波叠加法,研究声场的声压、源强度和表面法向振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结构声辐射阻矩阵。针对典型的声学结构,计算了其表面辐射阻。根据声辐射阻定义,设计了声辐射阻的测量装置,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且对一般复杂结构,研究了结构声反射及共振对声辐射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有限元-边界元法计算三维电磁场感应问题. 首先阐述了棱边单元法的基本性质, 并且根据基函数的几何平面特性推导出对于任意位置面的表面棱边单元法基本公式, 然后用棱边单元法离散数学模型. 用此方法模拟地下金属军事目标的电磁响应, 计算了目标的最低谐振频率及表面电流密度, 和单一目标的频率特性及位移特性,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 因此这种数值方法对计算三维电磁场问题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响应,基于多体系统Riccati传递矩阵法(RMSTMM)、直接微分法(DDM)、遗传算法(GA),分别建立了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和多目标动力学优化方法,并用于多管火箭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响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建立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程式化程度高,矩阵阶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点力源作为次级力源对封闭空腔内的结构辐射噪声进行控制的问题,并对封闭空腔中结构辐射噪声的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含2块简支弹性板的矩形封闭空腔,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初、次级声场以及结构-声耦合的特性分析,以减小腔内声场的声压级为最优控制目标,分析比较了在不同位置及参数的次级点力激励下腔内声场的声压级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2块弹性板上施加联合激振力控制腔内噪声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激振力只作用在受激弹性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