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幼儿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幼儿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他们在幼儿文学领域有所造诣,通过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其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小美 《考试周刊》2010,(40):54-55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叉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海燕 《现代语文》2005,(8):100-101
随着新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学教育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中学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由可供鉴赏的客体作品与能鉴赏艺术美的主体读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由于鉴赏活动中,文学作品文本的客观制约性,以及同时代、同民族、同阶级的鉴赏者在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与鉴赏习惯方面的一致性,使文学鉴赏具有时代的一致性、民族的一致性与阶级的一致性。这种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6.
石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0+172-170,172
文学欣赏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为欣赏主体的特殊性,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认为,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幼儿审美接受的情感性、动作性和想象创造性三个方面特征,合理调动这些因素,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特征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契合,做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幼儿对文学的欣赏才会成为一种自由自在令人愉快的游戏。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达到文学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中研究的文学鉴赏,是指在一定的审美环境中,鉴赏主体作用于鉴赏客体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审美效应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文学鉴赏的整个过程中,鉴赏客体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整个鉴赏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元基,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为鉴赏者提供可资鉴赏的文学作品,否则,鉴赏活动就无法发生,而且,即便我们有了一部可资鉴赏的文学作品,而它却没有较高的审美属性,那么,鉴赏主体的鉴赏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当然,一次审美鉴赏活动能否成功,从客观方面看,还决定于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鉴赏答问什么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  相似文献   

10.
文学鉴赏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审美活动的过程,是感性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本文就文学鉴赏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学鉴赏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审美活动的过程,是感性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本文就文学鉴赏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孟子曰:“诵其诗,谈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还要知其人生活的时代,即社会背景.中学文学鉴赏,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写作技巧,达到语文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鉴赏是鉴赏主体以个体方式进行的审美接受活动。所以,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的主观性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唯有当文学文本成为读者阅读的对象,读者从文本中受到感染,唤起共鸣,达到精神的愉悦,由此产生的社会的、审美的和功利的价值才赋予文本作品的意义。因此,文学作品若离开读者的鉴赏,就不再是作品,而“只剩下白纸上的黑字”阿。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鉴赏主体都能自觉、积极、健康地进行文学鉴赏的。有了一定审美价值的文本,还要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读者,才能实现文学鉴赏主客体的交流。要实现文学鉴赏主客…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文学鉴赏主要是把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并概括作者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其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文学鉴赏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具备种种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投入各种感情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更是由素质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的全面性要求所决定的。文学鉴赏教育不仅能使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同时也能提高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因而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 ,将文学作品单纯用作读写训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无疑是对加强文学鉴赏教育的迫切呼唤。所谓文学鉴赏能力 ,就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表现形式、风格特色以及审美价值进行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中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个问题。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系统,而忽视对文学形象的审美越知;只注重对课文做理性的理解与分析,而没有情融与想象力的参与。这样的语文教学尽管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文学控货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文学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获得美感享受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幼儿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实现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在文学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我们尝试遵循审美特点,注意文学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利用文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进入读者的接受鉴赏过程.引发千差万别的效应,最终实现了它的诸种功能。鉴赏,是文学价值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审美自由与超越是文学鉴赏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作为自苦与超越的文学鉴赏,其逻辑前提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