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情感长廊”伴随着读者们走过了又一个年轮。一年来,我们跑了许多地方,采访了许多教师的人生故事。当我们走在风雨路上,当我们直面教师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倾听如歌的往事……总忍不住泪水长流,唏嘘不已。可以这样说,每一次采访我们都是在泪水中结束的。教师是一个平凡的群体,在“为人师表”“师道尊严”的光环下,他们的情感、生活乃至生存状况常常被漠视。然而,当我们走近他们,他们中的许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不平凡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一年来,感谢热心作者、读者对“情感长廊”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版面的限制,许多稿件不能及时编发,没有满足读者们的愿望。在这年轮的尽头,我们选择一部分优秀稿件,摘取其中的感人细节,统一编辑刊发,让我们作一次痛快的心灵回眸吧。明年的“情感长廊”栏目将改为“教师人生”,栏目的宗旨依然是立足教育事业,倾注人文关怀,直面教师生存,发掘感人故事。我们依然期待着读者们、作者们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芳  王继怀 《湖南教育》2004,(24):10-10
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情感长廊”伴随着读者们走过了又一个年轮。一年来,我们跑了许多地方,采访了许多教师的人生故事。当我们走在风雨路上,当我们直面教师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倾听如歌的往事……总忍不住泪水长流,唏嘘不已。可以这样说,每一次采访我们都是在泪水中结束的。教师是一个平凡的群体,在“为人师表”“师道尊严”的光环下,他们的情感、生活乃至生存状况常常被漠视。然而,当我们走近他们,他们中的许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不平凡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一年来,感谢热心作者、读者对“情感长廊”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版面的限制,许多稿件不能及时编发,没有满足读者们的愿望。在这年轮的尽头,我们选择一部分优秀稿件,摘取其中的感人细节,统一编辑刊发,让我们作一次痛快的心灵回眸吧。明年的“情感长廊”栏目将改为“教师人生”,栏目的宗旨依然是立足教育事业,倾注人文关怀,直面教师生存,发掘感人故事。我们依然期待着读者们、作者们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情感长廊”伴随着读者们走过了又一个年轮。一年来,我们跑了许多地方,采访了许多教师的人生故事。当我们走在风雨路上,当我们直面教师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倾听如歌的往事……总忍不住泪水长流,唏嘘不已。可以这样说,每一次采访我们都是在泪水中结束的。教师是一个平凡的群体,在“为人师表”“师道尊严”的光环下,他们的情感、生活乃至生存状况常常被漠视。然而,当我们走近他们,他们中的许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不平凡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一年来,感谢热心作者、读者对“情感长廊”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版面的限制,许多稿件不能及时编发,没有满足读者们的愿望。在这年轮的尽头,我们选择一部分优秀稿件,摘取其中的感人细节,统一编辑刊发,让我们作一次痛快的心灵回眸吧。明年的“情感长廊”栏目将改为“教师人生”,栏目的宗旨依然是立足教育事业,倾注人文关怀,直面教师生存,发掘感人故事。我们依然期待着读者们、作者们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中国家长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读高中、大学预科。这些年龄多在20岁以下的学子,已形成一支远征美、日、法等国的“求学大军”。都说打工是留学生活的必修课,那么,养尊处优的“宝贝”们,又是如何在国外用稚嫩的双手去谋生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掘金”经历?日前,记者在他们回国探亲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5.
钱筱蕾 《上海教育》2007,(2A):106-106
五年来,“圆桌”如同读者心中一块静谧的芳草地,默默地伴随着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喜欢来此小坐,或议论时事,或谈谈感想,或叙叙故事,或抒发感慨。这里记录了《上海教育》改版五年来的成长轨迹,也留下了热心读者们的点滴心情。在回顾与展望之际,我们精心选取了“圆桌”五年来的一些精华,重温那些触动心弦的瞬间。  相似文献   

6.
对于今天的很多留学生来说,留学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他们体 会别离,经历考验,收获人生的苦辣酸甜。王蒙曾经在其成名作《青春万岁》里写到: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今天,在国外的学子们也正在用他们的青春、梦想、激情编织 着他们的留学岁月,书写着青春的记忆,并且憧憬着收获的日子。那是他们的期待,也是我们的祝福。 2004年11月,继本刊同仁赴俄罗斯采访之后,我则踏上了枫叶之国——加拿大的土地,这里汇 集了5万多中国留学生。在枫叶已经飘零的季节,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异国求学的学子们对于家乡, 对于亲人那份炽热的情感。当我们从多伦多驱车三个小时,在一个雾雨蒙蒙的冬日里赶到西安大略大 学,采访在这里工作的闵卫平博士时,他说:“谢谢你们,这么远来采访我。”临别,他依然不住地说:“感谢你们这么远来采访我。”那份真诚成为遥远的加拿大的寒冬留在记者心里的温暖记忆。 远赴国外采访,我们希望走近留学生,希望我们这份服务留学人员的杂志能够真正走近他们,不 管是心理,还是物理的距离。我们同时希望,在走近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走近我们……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育这十年的发展可谓不平凡。十年回望,作为课程的实践者,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一定有许多值得回顾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瞬间。我们在论坛上发布“十年故事”征集令之后,许多教师积极地将自己那些难忘的经历发了过来。我们从中选择了十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并尽量沿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脉络进行编排,呈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领域的真实场景和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10日对齐齐哈尔龙沙小学校的教师来说意义非凡,几乎所有龙沙小学校的教师都在操场上焦急地等待着,翘首企盼着一个结果,他们从家里带来了烤盘和烤肉,似乎要在这里通宵达旦……因为如果陈继文能够继续出任龙沙小学校的校长,他们就点旺炭火,一起庆祝,如果不是,他们就浇灭炭火,各自回家。而与此同时,陈继文则平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点上一支烟。来这个学校已经4年了,4年里,和教师们经历过“三地”办学的风雨,穿越过新建校舍的荆棘,他与教师已经建立起一种“战友般”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本期的“校园五味”是《课·高》2006年暑假见习编辑们独立完成的。看看是否和老编们编辑的稿件一样,是否能看出同龄人的许多共鸣;从他们的“编辑手记”里也将体会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心路历程!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同学能走进《课·高》,走进你们的梦想,见证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又平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贾怀新,一个已在病床上躺了近三十年的病残军人。此刻,他那镌刻着岁月流光的脸上荡漾着微笑与慈爱的光芒。在他的床前,围着一群年轻的学生,他们——常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共青团员们,正和老人热烈地交谈着,谁也没有注意到阳光已悄悄地从窗前溜走,夜幕已经降临。当两位女同学从厨房里出来,替老人围上餐巾准备吃饭时,大家才猛然觉得应该告别了。“贾伯伯,再见。”“哎,别走啊,忙了半天,你们……”“再见,贾伯伯。”屋内只留下老人感慨的呼嘘。1983年,正值…  相似文献   

11.
千古凝眸     
在200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特意编发了这组老作者的稿子。他们的文字,曾经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感动.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徐守旭深邃的诗,张克奇深沉大气的文章,林丽霞的那些轻盈娟细的文字——一锅粥、一棵草、一把椅子都可以化为人生的哲理,生活的快乐;还有胡方奇疏朗的散文.白术燕风格独异的短章.以及庆新很有些小说风味的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作者都是一线的教师。过着与所有教师一样平凡而辛苦的日子,但他们却能用这些优美的文字点亮自己的人生,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旅途不再寂寞清冷。古人云:言为心声。有“心”才有“言”,什么是“心”?“心”就是思想、情感。写作就是写思想(情感),然后才是文笔。这也是我们和读者看重他们文章的原因。还有一点,这些作者我们一个都不认识,但又谙熟他们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从他们的文字中。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奉上这组特稿是为感谢他们多年来为读者的奉献和对本刊的支持,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成为我们执著的撰稿人。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今年8月,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希望老师们多写一些与体育有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总的范围为“我与体育”.  相似文献   

12.
当你走进实验区,可以看到教师们一本本浓缩着他们成长历程的教育随笔集、反思集,它们记录了这些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失落与欣喜、批判与扬弃;当你进入一个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可以看到一篇篇充盈着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随笔,甚至发现一年写十几万字的随笔、发表几十篇论文的教师的写作“神话”。是网络使教师们原本可能永远隐匿于本子里的精彩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报刊之中。在网络的撞击下,许多懒于动笔、不善表达的教师也开始书写自己的教育经历、反思与心得。这些杂糅了经历、感悟、智慧与激情的朴素、真切…  相似文献   

13.
五年来,“圆桌”如同读者心中一块静谧的芳草地,默默地伴随着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喜欢来此小坐,或议论时事,或谈谈感想,或叙叙故事,或抒发感慨。这里记录了《上海教育》改版五年来的成长轨迹,也留下了热心读者们的点滴心情。在回顾与展望之际,我们精心选取了“圆桌”五年来的一些精华,重温那些触动心弦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本刊新增读者体验栏目.以“寻找身边的感动”为主题,让读者体验采访的乐趣。他们不是记者,却有着记者一样的敏锐眼光。尽管他们的文笔不是很优美,但我们就是要在平凡的文字中寻找—种真实,一种感动。欢迎你来过把记者瘾!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认真整理手中厚厚的一叠采访手记时,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将杨卫平——一位平凡但很特别的青年女教师的真实个性、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内心呈现给读者。当教师、做班主任,当年对杨卫平来说,也许不是惟一的选择,选择后却成为自己无怨无悔的钟爱。从教16年来,她曾先后在山村小学、县城小学、市重点中学任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而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她做了16 年的班主任。虽说是一员“老兵”,其实她还很年轻,然而岁月在她的面庞上过早地印下了沧桑和憔悴。不知不觉间,当年那位17岁的少女已经将生命…  相似文献   

16.
“漂亮”是许多女孩子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他们总爱花许多时间和经历为漂亮而奔忙,留下了许多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的故事。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当了一辈子教师的老人,我很想告诉他们:对许多女人来说,“漂亮”是一个怪圈,一定要勇敢地从里面跳出来。  相似文献   

17.
教师来信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4,(14):45-45
编辑同志:《湖南教育》是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很有影响的刊物,特别是改版以后,显得更厚实,更有文化品位,更接近教育实际,更贴近教师生活。“扉页漫谈”,短小精悍,情理并茂;“本刊特稿”,为教师树碑立传,为教育出谋献策;“校园故事”“班主任手记”“情感长廊”“轻松一刻”,饶有情趣,寓理于事,寓庄于谐,轻松活泼;“管理”“教学”,篇幅短小,一文一得,经济实用。《湖南教育》真心实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尊重读者,信赖读者,与广大读者一同办刊,虚心听取读者建议,我们坚信,《湖南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笔者是《湖南教育》的忠实读者,曾经对…  相似文献   

18.
玩游戏     
当农历的新年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2013年第一期《小学生时空》也再次和大家见面了.这里面除了本刊编辑们的辛勤工作,更多的是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与支持. "时空"依旧,而时间却悄然在年轮上扩下了另一个圆圈.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的工作依旧.每天打开邮箱,都能接收到来自不同时空的稿件——新疆、山东、江苏、黑龙江……看着天南海北的同学讲述各种精彩缤纷的故事,每一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乐趣.有的文章诙谐幽默,有的妙语连珠,有的表现得伤心无助,也有的得意满怀.不同的笔调、不同的颜色,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却带着大家进入了属于我们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20.
“董老师.感谢您这两年来对我们的辛勤教育.我们祝您万事如意,笑口常开!”当看到学生们举着写有这段话的大纸牌,并在动情地歌唱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多可受的孩子,一想到他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母校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立刻在我心里翻腾……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毕业时的联欢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