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以往对他的研究大都是从其作品上切入的。从印度佛教、音乐和名诗人泰戈尔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印度化对许地山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认真了解这些可以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地山和丰子恺是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佛学对许地山和丰子恺的文学影响体现在文学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审美思维等多方面。本文从佛学对两位大家的影响这个角度,阐述在佛学影响下两人的人生观点、艺术思维及文学作品等,揭示其共通之处和独具特点,从而进一步肯定两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佛学对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弥漫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及其给予读者的深邃的宗教感悟,使许地山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卓然不群。  相似文献   

6.
从宗教文化这一视点出发,分析许地山小说创作中选取的宗教与文学结合方式上的独特价值以及宗教拯救意识的东方式角度。在新世纪初回瞻上一世纪初作家对人精神存在的关注,无疑更需要当今人文知识分子特殊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艺术和宗教的双重角度,评说了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艺术和宗教二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缠绕与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8.
由于家庭影响及个人经历,许地山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佛学意蕴。这既表现在佛教题材、语汇和意象的使用,又表现为佛学义理在作品中的体现。从佛学这个特异的角度来表现生活,使读耳目一新。这种“陌生化”手法,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于许地山的名篇《缀网劳蛛》历来认为其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宣传了许地山的佛学思想。其实这不过是一层外衣,从主人公尚洁身上透露出的是儒学的积极入世和道德修身,是宠辱不惊的为世之道。  相似文献   

11.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12.
声称以“艺术”为护照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曾执教于美国多所名校,讲授文学经典,揭橥创作奥秘,体验阅读与批评带来的“审美狂喜”,其批评手法独具一格。本文拟从《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入手,着眼于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若干关键词,以便清晰地勾勒出纳博科夫文学批评的总体图景。  相似文献   

13.
梅鼎祚是明中晚期“雅俗兼长”的布衣文人,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崇俗黜雅,俗热雅冷”。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梅鼎祚俗文学展开,并在生平、戏曲、小说方面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哲学思想,有关他的文学创作只是略有所及,至今未受到足够重视.从上述思路出发,本文试以吕祖谦为文学研究对象,主要以其诗歌创作为研究核心,以期能充分认识吕祖谦在宋代文学史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点击痞子蔡     
痞子蔡作为公认的网络文学的旗手,其在网络文学界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作品的题材多与情感有关;他的语言风格可以用恢谐来概括,他的作品的悲剧效果是靠空灵来实现的,而不是依托于情节,这些在某种程序上也代表了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老舍和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贫民的出身对老舍日后的生活、文学创作的倾向和整个人生观都有决定的作用。他早、中期的作品中,许多主人公是“隐蔽的”旗人,被文学史研究者称之为“隐式满族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他首次全面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堪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他在作协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期间所做的两次重要报告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精神和组织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异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之所以远离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成为一座“永久孤绝的海岛”,是由他“文学是梦”的文学观所决定的。废名“文学是梦”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启发,另一方面则与周作人、鲁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文学是梦”的文学观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距离”与“想象”是解读废名小说及其文学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的思想、文学发展与其政治自觉、文学自觉这两方面的转化密切相关。文学自觉是徐志摩所特有,也因此,他有着与同时代其他作家、诗人不同的文学追求,他的文学自觉对于其后的京派文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以来,民间文学被知识分子当作文化改良和文学变革的资源。周作人以民俗学方法入手,对民间文学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论述。本文通过考察五四后周作人民众认同的转移及其对各种民众文学形态的评判,考察他的民间立场与新文学建构的关系,并由此呈现其身份认同的独特性和思想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周扬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战线长达50年的领导人,他文艺生涯的前期为时代“左”倾思潮所胁裹.难免带有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晚年复出的周扬走出了“左”的思想樊篱,找回了自我,复归了个性.重领文坛风骚,在思想界和文艺界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人的重新发现和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发现。晚年周扬是他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