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着眼点,应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的改革应以教育创新为核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各高校必须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高校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谈物理教育与创造型学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竟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物理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着眼点,应以培养创造型学生为教育目标.1 从人才素质特征角度看创造型学生的特征表现1.1 21世纪人才素质与现代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4.
就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有参与、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勇于进取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现在中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增强,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探讨现实问题的特点,构建"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它将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案导学"的  相似文献   

5.
项靖华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196-197
21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物理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着眼点,应以培养创造型学生为教育目标.物理教学要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必需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即不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但是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2.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就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针对问题提出质疑,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越过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关心学生的自身及其发展.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发问,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思考.……  相似文献   

11.
原同申 《新疆教育》2012,(23):153-154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创新需要有创新冲动,善于发现问题是产生创新冲动的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1 什么是问题意识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  相似文献   

13.
戴卫红 《考试周刊》2010,(53):50-5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出问题”——数学创新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但中国学生不善于提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计划的训练主要的创新思维方法等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教学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最终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叶澜教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创新学习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创新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畏惧于权威,不因循于常规,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设想,积极的提出自已的新观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策略、完成任务、反思过程、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组织合作学习,要讲究合作调控策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恰当安排合作时机,善于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个人体会.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创造的行动. 创新动机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引发的灵感的表现.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提出创新要求.例如:学习了法律常识"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后,就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周边环境、交通、公共秩序等问题,搞一次社会调查,并就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写一份批评或建议书送交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1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陶冶创新个性性。敢于质疑问难 ,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 ,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 ,寻找问题 ,思考问题 ,养成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想象猜测 ,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 ,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竞争意识 ,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独立人格和丰富个性的开拓型人才。2 为学生提供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缺乏竞争意识 ,我们的传统教育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没有竞争意识的人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现代社会 ,学生在校读书离不开学习竞争 ,毕业了少不了择业竞争 ,步入社会还有工作竞争。竞争 ,可以说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无法回避。鉴于此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明白 ,在现代社会中要敢于竞争并善于竞争 ,才能生存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1.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和竞争看起来是矛盾的 ,实际上它们具有统一性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多年的传统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使学生难以产生新的问题;师道尊严的束缚,使学生难以形成挑战意识;标准答案的存在,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殊不知,科学课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