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莲小学是北京市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近90%。让这些学生在北京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感受北京包容的气度与胸怀,在幼小的心里埋下"公平、平等"的种子,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军,是我校首要的责任与职责。为此,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促进学校包容性发展"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均衡、共同发展。我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家长普遍学历低,月收入偏低,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很少,相比家乡,他们更喜欢在北京学习生活。学校还了解到,家长对首都教育寄予厚望,并希望  相似文献   

2.
红叶小学自建校起就不断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学生共性的问题是成绩普遍偏低,家长期望值却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家长本身素质偏低等,当然还有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力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了细致研究,宗旨是一切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质量倾斜,通过加强每个学科每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研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综合素养,全方位促进这些孩子学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个阶段以来,苏南城镇学校一直处于扩张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呈上升态势。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新生比例70%的学校,在面广量大的各个层次的管理事项中,紧紧抓住育人的细节、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和干部的扎实管理等三个方面,以"至善"的思想强化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行为,促使"至善"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自我和提升水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家长可以从考试中及时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配合教师教育子女更好地学习。按照常规,学校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各举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说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比例的日渐上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深入调查,发现他们在阅读水平和习惯上受到严重束缚和压抑,有几个甚至没有学过写作文。他们的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着"三不"现象:不愿读,不善说,不能写。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阅读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着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进城务工人员在上海城市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知识水平差距大;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加强引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让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49):15-16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例,从小学数学课程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提出强化自学意识,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师生关系融洽,加强有效的教师家长联系;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尤 《教育艺术》2005,(1):39-39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理解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家长也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守纪等情况。然后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校今年秋季起在四年级两个班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尝试,希望通过"小班化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一、在四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我们学校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终日忙于生计,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四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成绩:语文平均分为42.05,数学  相似文献   

10.
红叶小学自建校起就不断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学生共性的问题是成绩普遍偏低,家长期望值却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家长本身素质偏低等,当然还有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力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了细致研究,宗旨是一切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质量倾斜,通过加强每个学科每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研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综合素养,全方位促进这些孩子学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市,使得城区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让孩子上一所质量好的学校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面对"大班额"环境,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大班额环境下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重在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多元评价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一、家长评价,家庭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家长对学生、对学校以及整个教育都会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做出经常性的评价。让家长记录孩子回家英语学习的情况,做到英语教学向家庭与课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的桥梁,让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学习表现,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  相似文献   

13.
费田春 《中国德育》2014,(20):56-57
正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是现代城市中典型的"新市民子女学校",70%生源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迁徙住户子女,可谓"候鸟"栖居之所。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关注较少,导致孩子习惯教育和培养比较滞后。基于此,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校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奠基人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TSP+H(教师、学生、家长+习惯)"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品格教育实验,把习惯教育作为切入口,撬动新市民子女整体素养的提升,如今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李老师提出的是部分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中班主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认为班主任可以有所作为,因为,这不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相关信息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之所以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工作忙是一个原因,还因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父母和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随着与上海本地学生交往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等远不如本地学生,内心产生自卑.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在学生行为习惯纠偏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教育素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影响其子女成长及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教师收入待遇较低等诸多问题,应科学安排经费,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积极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城市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杭集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三大主要原因,并从三方面入手,倡导通过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规范、开展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等措施,来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2,(Z2):78-79
问题的提出"一个也不能少"是平南小学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的实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平南。平南自2009年起,虽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但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仍然较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难以顾及孩子;学生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经验差异较大;家长教育背景不一,对孩子受教育需求不同。加之,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上课、练习设计不能"一刀切",否则,课堂上将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既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也违背了"爱满平南,一个也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白象,他们的子女成了学校的新群体。以白象七小为例,2010年学校共有学生1295人,其中743人来自外省如贵州、江西、河南等经济及教育发展欠发达省。关注这一群体的教育状况,创造条件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是关系班主任工作、学校教育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通过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座谈、访谈的方法,对我校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我们于2011年4月对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子女及家长各进行了问卷调查。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不足,仅以3~6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采用直发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8余份,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有效率分别为93.2%和86.4%,符合统计学上的大样本原则。其中男生221,女生211,男女生比例相当。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