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0,(8):F0002-F0002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象、意境及氛围。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水墨、  相似文献   

2.
王雯艳 《中国出版》2022,(20):75-75
作品说明:作品釆用大笔拓染、酣畅淋漓的写意手法,刻画了一幅水墨意趣的山水之景、通过浓淡、远近、虚实的变化去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技法、构图和意境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水墨情趣。作品说明:朗朗明月照耀着枝头上盛开的花朵,花朵的动态生长和月光的静谧形成对比,交相呼应。作品采用虚实手法,注重呈现画面的意韵,传达欣欣向荣之景。  相似文献   

3.
骆菲斜靠在起居室的沙发上,赤着的脚交叠在身侧,手指轻弹浸泡着各色花瓣的玻璃杯。在她旁边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四尺多宽的水墨写意,骆菲很喜欢这幅画,她告诉记者,这是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鹤舞》——是仿制品,据说原作仍保存在吴冠中本人手中,市值数百万元。这幅作品由北京百雅轩仿制,经过吴冠中本人鉴定,只需几百元。  相似文献   

4.
李艳丹 《兰台世界》2012,(36):133-134
明清时期,花鸟画开始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不仅以水墨写意为主,就是工整艳丽和花鸟写生画,也相当盛行。不但文人画家乐于画花鸟,就是民间画工在花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发现了一幅罕见的八十年前的新年挂历,即中华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由原鄞江(现宁波鄞州区)一家经营企业以广告形式印刷的新年挂历画(见图).这标志着宁波经营企业利用广告推销产品已是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接待处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现已难得一见的,具浓郁岭南特色的阳江漆画。这幅漆画上绘画了许多的金鱼,每一条似乎都是活的,金鱼华艳的鳞片被漆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这画吸引了许多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在画前驻足观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了这幅漆画后,都讲,这是一幅中国漆画的佳作,这样好的漆画,现今已很难见到了。中国创造了一种在宣纸上使用水墨色彩绘画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画出的画非常有特色,被国人冠以“国画”之称,可见中国人对这种画的偏爱。但…  相似文献   

7.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8.
王莹 《大观周刊》2011,(28):33-33,35
在水墨写意人物创作中“笔墨当随形象”,如果总是以不便应万变的笔墨形式去对待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就会形成一种造型概念,养成不求甚解、肤浅表面的造型毛病。没有刻画人物个性的能力,是人物画家自命的弱点。我们今天是在继承传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同时吸取外来艺术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是我们在水墨写意人物创作中要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熊芝 《中国出版》2023,(S1):138-142
《走啊走诗在走》是一本独特的童诗绘本,它通过图文合奏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孩子”从家出发,走到广阔的田野,在自然中与花鸟虫鱼嬉戏,最后又走回了家的故事。本书由诗人金敏与当代水墨艺术家李知弥联袂创作,水墨风格的画面将散落的诗歌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寥寥几句的文字、淡淡写意的画面,把中国江南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一幅揭露澳军在阿富汗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时政讽刺画《“和平之师”》震惊中外,非但将名不见经传的“战狼画手”推上热搜,还彰显了漫画的先天战斗基因。漫画,虽有讽刺画、幽默画、水墨漫画、卡通动漫之别,唯讽刺画是投枪,是匕首;唯讽刺画最具光荣传统、肩负战斗使命;唯讽刺画最具生命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1.
近日,青海省档案馆举行李景瑞同志照片档案捐赠仪式。青海日报社离休干部李景瑞将自己所拍摄和珍藏的3700幅老照片捐赠给省档案馆。这些照片包括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多年来拍摄的大量新闻、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照片以及他个人珍藏的老照片等,有些作品曾在《民族画  相似文献   

12.
盛磊  闫郢 《兰台世界》2014,(12):58-59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大家都知道的轶闻: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来录取新生。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交卷后,应考官一连看了好多幅都不满意。正失望时,他被一幅别致的画吸引住了。原来这幅画不象先前的那些作品,或在半山腰中画座古寺,或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而是根本就没有画寺,只在白云缭绕的山下溪流旁  相似文献   

14.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应该产生动势、应该"动化",多年来,人们对这一识见的确认可谓坚定.但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指出的最常见的路数却是极其有限,多强调的是,要想表现标题的这种动态,必须在选用最确切、最有个性的动词上下功夫.这一做法当然卓有成效.因为,动词最富有活泼、生动的因素.只是,这一做法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闻的本源就是变动着的客观事物,新闻即是变动着的事物的反映,新闻应该是一幅"动态画".而要想臻于这一境界,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出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身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相似文献   

17.
陈红汗既不属于新水墨画派、也不属于新人画派系,他无法定义  相似文献   

18.
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各拿一张纸,作向上级汇报成绩状,一个人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消灭老鼠10万只”,另一个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没有发现一只老鼠”。这幅漫画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启发我想了许多问题,也不由地联想到电视片拍摄的种种。我们电视工作中常碰到一些矛盾现象,明明我们是在报道成果,拍出来之后,受众得到的却是相反的印象。例如《江海潮》栏目里报道一位德国记者到我国农民家中访问。这位农民叫吴志强,是个富裕广。为了说明他富有的程度,报道中举例说:“儿于结婚先酒席就连吃三天,每天40桌,他去8…  相似文献   

19.
万玉云 《出版广角》2015,(4):121-123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对林风眠,我就是。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摄影被人们所越来越喜欢和普及.创作摄影作品和鉴赏摄影作品的人也随之增多。可是,懂得如何鉴别一幅摄影作品成败的人并不太多。一幅摄影作品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