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所周知,人口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造成人口损耗或者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也可分为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两大类。 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而规定的。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的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争权夺利的内战等,诸如此类,都直接制约着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原因的具体表现。社会原因是导致人口损耗或下降  相似文献   

2.
晋南在唐朝中后期的经济和财政逐步衰微和拮据。其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天下动乱造成的。同时,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导致了均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两税法逐步形成,唐中央在进行的一系列赋税制度赋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中,一步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劳动生产力一步步受到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3.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人口数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增长可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即由一个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指由一个地区人口迁移或流动导致的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熊辉\湖北师院附中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年间城市人口的增长极其缓慢,且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造成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仍占绝对优势、农村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5.
人口与消费是资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云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变化对云南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云南省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增长缓慢且最小;人口与消费水平协同作用的影响次之;消费水平变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最大,并且远远大于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二者的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在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之后,文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发展趋势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数量已进入低速增长、人口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人口质量出现较大幅度提升的阶段。农村人口发展趋势反映了农村总人口数量迅速下降、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较为严重。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城镇化正在从低速度、低水平阶段走向高速度、高水平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基本呈下降的态势。我国不同层次的人口发展趋势提供确定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战略的关键依据,也构成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研究和实施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学习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出发,谈一下教育未来观的几个问题。一、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角度看,未来的希望在教育人口问题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挑战。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所引起的。当今世界,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再生缓慢及一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形成了严重矛盾,从而制约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的现实都说明,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其原因,一是接受较多的教育而推迟结婚,进而推迟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8.
一、考纲要求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专题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西溺婴非常盛行,不仅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泛,数量多、比例高,而且其手段残忍。导致溺婴的原因各种各样,经济贫困之下的奢嫁之风和传统思想观念是导致溺婴的主要原因。溺婴的盛行对清代江西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它使人口增长相对缓慢,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并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促使了家庭的贫困和传统思想观念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新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即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给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和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多元经济,尤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加大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代前期,西域地区所包括的地域空前扩大,所涉及的国家和民族也大为增多。极其复杂的国家和民族关系,使唐前期对西域政治军事经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根本性特点,唐采取了一系列适应这些特点的政治军事政策和策略。唐前期对西域经略,有效地保障了唐朝西部的安全,提高了唐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造成了府兵制的破坏并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2.
清朝初年,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统治,抵御沙俄的侵略,清朝在宁古塔设立总管,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是清代黑龙江流域最早设立的军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边防等各项事宜。宁古塔将军的设立,是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孙子位居兵学"亚圣"地位,《孙子兵法》实际上被视为兵书之首,传承广泛,影响深远。唐人注解《孙子兵法》达到高峰,注本丰富,有注释,有阐发,多有创见。唐代孙子兵学私学色彩明显,出现家兵学现象,还融合儒家、道家等思想,萌生道兵家流派。  相似文献   

14.
温州唐末五代移民的社会背景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唐末五代出现人口大量内迁的100年(878-978),其原因是:黄巢义军在南方的活动导致周边被扰掠地区(特别是闽东)向温州移民;朱褒割据的温州与周边州县相比维持了20多年的相对稳定;吴越钱氏与闽越王氏的不同政局构成福建大规模向浙南移民;钱氏军政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更促进了温州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威望,在军事哗变中被推上皇位,代周建宋。建国后,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革新政体,稳定皇权,继而发起“先南后北”的军事攻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结束了自唐以后长期分裂、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推行“以文制武”和“权力制衡”的政体,是对秦以来政治制度的创新,又是对宋以后封建王朝“文人政治”的奠基,其历史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明《保宁府志》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817),主事者是时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的杨瞻,纂修者是安岳县教谕杨思震。全书十四卷、六册,先后被皇家内阁、天一阁、千顷堂收藏。现唯一存世的本子藏于我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17.
宦官就其职责而言本与国政无涉。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于是为加强皇权,进而提升宦官权力。宦官在唐中后期不仅掌握军权而且掌握政权,形成权倾一朝的局面,对唐代中后期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隋末河西陇右薛举、李轨两股割据势力为主要内容,阐述了这两大割据势力崛起的背景以及唐平定其的经过,文章最后分析了薛举、李轨割据势力败亡的原因,一期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后期藩镇内部频繁的军士动乱严重威胁了地方节度使的社会地位和人身安全。在藩镇内部,一些节度使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采取了诛杀乱军、设置亲兵部队、质子、严密监视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势力强大的藩镇军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五代及北宋军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太宗诗窥管     
唐太宗的武功盖世与政治强明,已多为世人所知。本文则拟以太宗的诗文,阐说太宗的好尚典籍与推重文学并因其国君的特殊地位而影响唐代文学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