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孔炭是吸附材料中孔利用率较高的一种材料,其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也不相同.该文通过改变模板剂与碳源质量比的方法制备出不同孔径分布的介孔炭材料,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研究了合成材料对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活性艳红等目标污染物的染料溶液的吸附性能.实验采用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介孔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介孔材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控制溶液的p H、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研究合成介孔炭材料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炭材料具有有序介孔结构,孔径在1.286~3.008 nm范围内可调控,并且孔径分布最均匀的介孔炭对不同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在15.55~24.83 mg/g之间变化,不同孔径分布的介孔炭对相同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在8.75~24.83 mg/g之间变化,合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选择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磷酸介质中,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介孔分子筛SBA-15,再用浸渍法制备Fe/SBA-15催化剂,并采用XRD,N2-BET,FT-IR和UV-Vis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成功负载到SBA-15上,并且合成的Fe/SBA-15催化剂对H2O2氧化环己酮生成己内酯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小分子三乙醇胺同时作为水解抑制剂和模板剂,丙醇锆作为前驱物,通过溶凝胶工艺合成了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吸-脱附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晶化温度对二氧化锆介孔分子筛介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水热法制备的介孔SBA-15为硬模板,采用铜源还原法制备出Cu2O/介孔碳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均匀负载在介孔碳上,负载后没有改变介孔碳独特的绳索状结构,并对甲醛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SBA-15负载γ-Fe2O3(Fe和Si摩尔比为0.3)的有序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ED)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材料具有类似于SBA-15的结构,铁以高分散的γ-Fe2O3纳米晶的形式分布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中.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实验结果显示,γ-Fe2O3/SBA-15催化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纯SBA-15的420.5 J/g提高到1125.8 J∕g,说明纳米γ-Fe2O3能够有效促进高氯酸铵的分解.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微孔介孔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配体逐步替换策略合成一系列介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bio-MOFs.这一系列新型MOFs材料,呈现永久的介孔结构,并且孔径的尺寸约在2.1-2.9nm范围,比表面积约为2 500-4 500m2/g.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模板结合煅烧的方法,合成得到磷酸钛介孔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对磷酸钛介孔材料的介孔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了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技术(XRD)、低温N2吸脱附技术、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HRTEM)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对材料的介孔结构不利,并使材料晶体化;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500℃下煅烧得到的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50mA/g下充放电,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4mAh/g,而650℃时的材料只有64mAh/g.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合成、特性和应用前景.并把沸石类介孔材料与柱撑介孔材料的特性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SBA-15为硬模板, Salen-Co为单一前驱物,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了Co-N共掺杂石墨化的有序介孔碳材料(Co-N-C)。结果表明,实验所得到的Co-N-C-800在碱性介质中显示出了卓越的ORR的电催化活性,并呈现出优于Pt/C催化剂的抗甲醇性和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固相研磨法为有序介孔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省时、价格低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粉末,通过控制铝盐的添加量来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掺铝氧化锌粉末,使用XRD来测试铝是否掺杂在氧化锌的晶格中,利用SEM来反映掺铝氧化锌粉末的外观以及颗粒分布聚集情况,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来测其颗粒大小。并用所制备的氧化锌粉末样品对甲基红和溴甲酚绿进行光催化,使其降解,通过观察降解的效果,选择最佳的掺杂比例。结果表明,铝元素是掺杂在晶体中,且掺铝摩尔比为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3 h,其降解甲基红、溴甲酚绿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首先,针对铝工业从采矿到电解铝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分析了生产吨铝的基本能耗情况,并提出了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然后,运用C语言实现了算法,完成了对铝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能耗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找出了其中相关性最密切的变量,并通过控制该变量来指导铝工业生产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铝合金锻造工艺生产的铝合金锻件主要用做重要受力结构件。以铝合金锻造在汽车轮圈、悬挂零件以及摩托车中的应用,说明了发展锻造铝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纳米铝粉的活性应用研究现状和外界环境对纳米铝粉活性的影响,总结了纳米铝粉活性随储存时间和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boron trifluoride in boron trifluoride complex using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 Hydroxide was chosen to mask aluminu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0.01—0.1 mol/L of fluoride. The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permissible aluminum masked at a certain p H value was limited and hardly related to F-concentration and boric acid. It is better to control p H value below 11.5 and the aluminum concentration within 0.025 mol/L to minimize the interference of hydroxide to the fluoride ISE. The decomposition conditions of boron trifluoride by aluminum chloride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F-detection ratio will approach 1.0 if the Al/F molar ratio is 0.3—0.7 and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s no more than 0.02 mol/L when heated at 80 ℃ for 10 min. In one word, hydroxide is quite fit to mask aluminum for samples which contain high content of fluoride and aluminum and the BF3 content can b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依据有限元方法建立起纤维-金属层合板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出金属层的弹塑性.比较在低冲击速度下,纤维金属层合板、铝合金板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得出纤维金属层合板的抗冲击能力高于复合材料,略低于铝合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种不同类型的铝制换热器进行性能测试,选出最优的N型2次内螺纹铝管制作空调蒸发器与冷凝器并对其流路进行优化,整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铝制翅片式换热器可以满足制冷性能的要求,空调管路系统采用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Aluminum AlloysTX1IntroductionFe-Alintermetalicshavegreatpotentialitiesforstructuralapplicationsowingtotheirgoodmechanicalprop...  相似文献   

19.
了解淮南地区饮用水中铝的含量,讨论降低水中铝含量的途径以保证人体的健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来源的水中铝的浓度,并做了相关的精密度实验。发现不同水质中铝含量差别很大,进而得出淮南地区饮用水中铝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填料对环氧树脂模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试验方法测得以铝粉、铁粉为填料以及在3种不同用量情况下,环氧树脂模具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结果表明,以铝粉为填料的环氧树脂模具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以铁粉为填料的固化物的性能;当w(Al)=150%时,环氧树脂模具材料的抗压、抗弯、抗冲击强度达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