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颖  王晓羚 《今传媒》2013,(10):151-153
在使用与满足框架下,本文以苏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描述苏州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网络成为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释放口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学生受网络游戏影响较小,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大部分积极向上。调查还发现,网络的使用动机与受众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因此,各社会主体理应清楚地认识大学生的网络需求,正确进行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李淑颖  王晓羚 《报刊之友》2013,(10):151-153
在使用与满足框架下,本文以苏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描述苏州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网络成为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释放口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学生受网络游戏影响较小,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大部分积极向上。调查还发现,网络的使用动机与受众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因此,各社会主体理应清楚地认识大学生的网络需求,正确进行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N=302),对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状况进行测量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的情感因素(对互联网的态度、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水平(包括上网时间和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都产生正面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九零后大学生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建构不同指向的网络认知指标,并据此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九零后大学生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人群.在描述四种人群的人口特征和互联网应用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他们在微博应用上的差异,以此说明九零后大学生的网络认知定势对其微博应用所存在的影响与表现.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与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达到1.24亿,其中20至29岁的用户占52.6%①.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18至35岁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占48%②,其中,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被称作"数字原生代"或"数字人"③.新兴媒体也将大学生作为其主要目标受众,社交网络更是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基于此,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使用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中美大学生因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存在差异,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习惯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为大众传播研究带来很多的便利.它缩短了研究者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数据收集更为方便,为内容分析提供了新的材料.一些研究者已经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实验和调查,并且在一些定性分析中开始使用网络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7.
刘娟 《传媒观察》2012,(3):24-25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在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中进行一项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来探究体育院校男女大学生使用体育网络媒介和体育信息满足的基本状况,以了解男女大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习惯和偏好的差异,从而为当代体育网络媒介的良性发展提出借鉴,营造良好的体育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梁浩明 《东南传播》2012,(2):125-126
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应用普及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学生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这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竞赛,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从人人网流行看大学生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薇 《今传媒》2012,(2):98-99
人人网作为新兴网络社交方式——SNS的代表,其使用最便捷的沟通方式,享受最流行的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俨然已经形成了一股时尚风潮。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本文将结合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人人网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远 《东南传播》2013,(8):10-12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移动社交网站不仅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且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移动社交网站的受众使用动机和行为,并且探讨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手机‘人人网’的使用情况及影响调查",分析用户的基本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动机。期望能对移动社交网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数据正在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新一轮的技术浪潮,尤其是互联网广告领域,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广告人群实时竞价(RTB)模式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崭新的领域。今天,消费者基于互联网正在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每个人的网络印迹都直接真实地展示个人网络行为价值,大量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数据产生,海量化和碎片化的数据已经改变互联网广告的生态。RTB模式下,对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人口属性、对广告的倾向性等属性特征的分析需求变得无比重要,从而极大的推进了互联网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继微博之后,微信被政府部门接受和认可成为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创造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也开启了"指尖"延伸官民关系的新时代。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疆大学生政务微信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政务微信的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中心城区进行问卷调查( N=449),对网络病人的互联网健康信息使用与满足状况以及互联网健康信息对网络病人的疾病自我诊断和医疗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运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网民比例远低于美国;搜索引擎是最主要的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工具;网民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总体满意度较低;互联网健康信息对网络病人自我诊断的影响较大,而对网络病人医疗决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地区的8所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网络阅读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阅读手段,而年级和专业差异对被试对象网络阅读习惯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更大。针对凸现问题,文章从阅读环境、阅读受众等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日常使用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与问题。除获取咨询外,大学生使用电脑互联网倾向于"娱乐消遣",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倾向于"交流沟通";聊天与交流、看网络视频、搜索资讯、购物、玩游戏是大学生日常上网的主要行为;网络成瘾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中,男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尤其严重;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现象普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威胁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行为;美剧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大学生的新闻接触行为呈现出政治冷漠状态。在呈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态的基础上,本文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8):67-74
以网络依赖为中介变量,研究网络使用时长、频率和内容对在校大学生麻醉功能的影响。通过对上海4所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每日使用时长、使用内容中的网络娱乐、信息工具与麻醉功能显著正相关,而每周使用频率、网络消费对麻醉功能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对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网络依赖对网络娱乐、网络消费与麻醉功能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而网络依赖对信息工具与麻醉功能没有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麻醉功能,这些发现可以为未来的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信的出现,将传统的通信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进行研究。根据对17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和获得参与感。其中,获取信息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研究,对微信及其相类似的社交APP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在日常生活、媒介使用习惯及方式等方面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受众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以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微信受众群体微信使用时长、需求动机、满足及依赖程度等层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微信接触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反思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网络用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其传播速度与广度可谓空前.像“神马都是浮云”、“不给力”、“你懂的”、“羡慕嫉妒恨”、“鸭梨”、“杯具”等,已经从网络世界渗入到生活层面.这些网络用语亦庄亦谐,深人人心,流传度极高.网络用语的出现及飞速流传印证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成为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典型案例,其迅猛发展契合了受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