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接受 ,这是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关节点 ,也是目前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生长点。正如象接受美学启示的那样 ,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拿出作品 ,只完成其功能的一半 ,关键的另一半在于接受对象如何真正实现体现作者旨意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 ,研究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的形态和效果 ,是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战略性课题。一、思想道德教育的接受主体接受是一个双边系统 ,一个由教育者或教育载体、媒介操持或承载的信息 ,投射到受体那里 ,有一个筛选、分析和内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绝不是把接受的信息机械相…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既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接受影响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于接受,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过程中,其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障碍主要表现为接受主体的思想障碍和教育者行为方式引发的接受障碍两个方面。满足接受需要,培育接受情感,发挥接受能动,注重接受差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程度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程特点的简要分析,指出了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这个主导要素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视为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个体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真正奏效,有赖于能否有效促发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在大学德育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可以尝试安排开放式教学,增加实践课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和交往,利用开设选修课等形式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各大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熏陶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情况,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确地把握和应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特殊性,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比较关系中,揭示了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的养成性规律与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接受机制的特殊性呼唤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本文尝试从思想道德的养成性规律和实践教学之特性与要求出发,总结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实践教学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9.
德育情境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原则,通过某些方式设置的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德育过程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时空条件,创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情境、教学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使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觉自主形成和发展品德。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06,(8):25-25
感恩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应该以情感为突破口,在培养意识、激发情感,实践过程、反思结果中,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由传授和接受两个部分构成。接受的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人格尊重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美好追求。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要靠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的敬业、热情、平等的态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阐述课程思政的含义与作用,论述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的分类,展示课程中显式与隐式德育元素的挖掘方法与过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品格教育作为当前美国发展最快的教育运动,重新成为美国学校传授道德价值观的主要理论。论文概述了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内涵、特征、原则和方法;描述了品格教育运动在各类研究机构的推动下,其理论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借鉴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有益尝试,确认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有效道德教育资源,构建系统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应成为我国当前德育改革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更好地发挥它的德育功能 ,应该采取加减乘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强调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深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各高校积极响应,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却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认为对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必要性缺乏性质维度上的认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系统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关注的事业。以德育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在领导重视、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方面形成合力教育,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增强德育效果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基本环节,直接影响着高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是高校德育效果的基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随着"训练"的内涵被误解,且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训练逐渐陷入"边缘化"甚至被忽略的境地。训练是初中生德性养成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现有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堂环节设计的角度提出结合思品课程实施道德训练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在当前教改战略方针的这正确指引下,除了影像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外,还应发挥自身的特点,有效的利用体育特有功能来进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终身体育思想教育与的德育贯穿起来,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