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思辨性报道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新闻前哨》2003,(8):27-28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理论思维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成熟程度,那么,思辨性报道的崛起,标志着新闻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思辨性报道散发着新闻与理论结合的璀璨光芒,使新闻报道获得前所未有的厚度和力度。它突破了新闻只报道事实的传统,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把握报道对象,使新闻报道显露出理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各家报纸的品牌,也是抢占读者市场的主要武器.如何做好深度新闻,困扰着年轻记者的心. 采写深度新闻,必须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有深度的思考、分析、辨别、研究的能力.现在,一些年轻记者只是看到表面新闻,这就需要年轻记者在平常的新闻采写中总结经验,对新闻的思考多了、深了,就能采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立足于宏观,着眼于整体,把对事实的单侧描述变为全方位扫射,以质朴、凝重、深邃、思辨的笔法和风格观察和把握社会,提出并关注对这一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问题。深度报道也正因其信息量大,矛盾冲突明显、思辨性强等特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电视访谈、连续系列报道等等体裁都是适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然而,深度报道的采写毕竟不像普通消息那样单纯及简单,它在选材、采访及撰稿等方面均对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思辨性报道,这一报道是在展现事实的基上融入理性的分析,理性的思考,既为读者提供思辨的事实,又让读者从中得到供思辨的事实,又让读者从中得到一种新思想,它所采用的事实不一定全是新近发生的,但它所触及的问题必须是时下的“热点”,所阐明的看法必须具有新意,它阐明的看法必须具新意,它除了深度报道,其理性思考事实的深度,分辨是非的明晰度,都是超道和探讨性报道,一般新闻报道要求可读,可亲,可信,而思辨性报道还要求可思,或者说侧重于可思,实践证明,采写思辨性报道必须注重四点。  相似文献   

5.
“原创”新闻的说法源于网络,意为非转载的自采新闻。在此,笔者将其定义为:本报记者率先发现采写、抢先发出、有创见、有影响的报道。它是融入记者创造性思维写出的报道,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报道。  相似文献   

6.
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是将新闻宣传的普遍规律应用于政协新闻宣传的具体实践,强调新闻性与宣传性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如何对会议新闻、人物新闻和观点新闻进行创新,掌握报道特点和采写技巧,本文从发掘新闻线索、选取报道角度、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张芳 《新闻导刊》2005,(2):27-27
何谓“点式思维”?即在新闻采写中,我们要运用切取的方式.切取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取构成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予以报道。这里略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9,(4):128-128
【内容介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住问题的,怎样进行访前准备、采访、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如何求新避免雷同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成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典型报道、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经济新闻在采写上常存在思维陈旧、空话套话多、小题大作等误区,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选择材料和切入点,其次,从关注数字向关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转变,三是以"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职业眼光看新闻"进行经济报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报道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相似文献   

10.
张磊 《中国广播》2009,(2):62-64
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对新闻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新闻的深度报道也日益成为所有媒体报道中的头条、重点。做好新闻深度报道,不仅能更好地洞晓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受众了解实情的“欲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政府决策、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就广播而言,全国很多广播电台都设有新闻深度报道的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类媒体更加重视深度报道的研究和采写。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包括军兵种期刊,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方兴未艾。由于深度报道揭示新闻本质、预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新闻背景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自它产生以来,就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并逐渐成为包括军兵种期刊编辑人员在内的新闻人实践与研究的热点。对军兵种期刊来说,加强深度报道还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消息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尽管业内人员甚至专家都做了许多探索,但时至今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理论与实践上,仍然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仅就广播新闻深度报道谈点浅识,与同仁们商榷。深度报道的涵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问题性新闻越来越被媒体看重.越来越受到受众关注。这种新闻报道过去比较少.在教科书中往往归于深度报道或舆论监督类。如今应该把它单列出来加一研究,以利于新闻理论的发展.并推动问题性新闻的实践。本文试就此问题结合采写广播专稿《传统名牌产品缘何不“名”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辨美是思考现实,明辨事理所表现出的一种美学素质,它是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极其重要的特征。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性就在于它不仅要报道在经济领域中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讨“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从中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倡导科学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新观念。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得好:“观念,可以改变历史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徐泉 《新闻导刊》2005,(4):42-43
大众传媒经济报道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尽管耐人寻味的优质经济报道仍然比较稀缺,但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还是有一些耐看、耐听、耐读,深受受众喜爱的优质经济报道。分析这类报道,我们会发现,它们之所以吸引人,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以为,采写经济报道。注意在其新颖性、形象性、思辨性、典型性上多花些功夫,对提高它的审美价值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新闻报道方式.从应用新闻学视角来探讨深度报道的内容特征和类型特征,则深度报道的核心在于深入现场、左右延伸、注重细节;立足此时、追溯以往、推测未来;针对此事、分析意义、给人启示.深度报道的采写要强调思维能力的修炼即“悟性”、判断能力的修炼即“慧眼”、写作能力的修炼即“手笔”.  相似文献   

18.
赵仁贵 《新闻界》2011,(7):10-13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新闻报道方式.从应用新闻学视角来探讨深度报道的内容特征和类型特征,则深度报道的核心在于深入现场、左右延伸、注重细节;立足此时、追溯以往、推测未来;针对此事、分析意义、给人启示.深度报道的采写要强调思维能力的修炼即“悟性”、判断能力的修炼即“慧眼”、写作能力的修炼即“手笔”.  相似文献   

19.
诗有诗眼,文化新闻亦有其眼。笔者认为文化新闻的一只眼睛是常规报道,而另一只眼睛则是有一定深度、能给人启迪的稿件。新闻贵在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笔者在文化新闻的采写中,努力探寻着文化新闻的“另一只眼”。多思一点古人有一叶知秋的说法。新闻应从偶然中的一件小事,看到一件  相似文献   

20.
丁跃武 《东南传播》2012,(11):160-16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承担着本级核心宣传任务,广受领导层重视和百姓关注。但是面对观众收视需要的变化,如何突破简单化、模式化的思维,拓展时政新闻的深度?本文以基层新闻实践的体会,浅谈怎么样通过精选新闻角度、配发背景信息、策划组合报道、采写新闻评论,深挖时政新闻背后的新闻,提高新闻题材的含金量,达到时效性和思想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