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4,(11):38-39
按说,记亲历采访现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记久了,总会有无数亲历各种现场的经历值得回忆,特别是总有几个特殊的亲历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记得那是我刚刚当记不久,就争取到一次随我军装备最精良的机械化部队长途机动演练的亲历。已经深夜12点了,我跟随军区导演部在某机械化师一个团一个团地检查机动前的准备情况,导演部不是怕部队准备不足,正好相反,是怕部队提前准备,失去检验部队紧急拉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宗广 《大观周刊》2012,(22):215-2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迄今为止仅有几个省份没有完成进入新课程教学。在这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我亲历了存在着的诸多用惑。现将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共商对策,进一步高效地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吴藻一生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亲历了清王朝由盛转袁的历史进程。清代知识女性在社会的急遽变革中艰难而困苦的心路历程和无奈悲愁的生命状态,在吴藻的一生中得到了真实而细腻的展示。论文从各种文献信息、研究资料和创作的词曲入手.对吴藻的生卒、事迹及作品版本概况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突然想起爷爷的那本回忆录,所以便拿来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其实就在刚才,看完几页之后眼睛就湿了。那些爷爷的亲历到现在六十几年,这六十几年当中,还有父亲经历过的,也有我此时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到出版社从事插图绘制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深感其重要性。30年的出版社工作,也亲历了出版领域的相关技术进步。插图,是图书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一本书中附有几十幅至几百幅插图是很常见的。插图的  相似文献   

6.
吴藻一生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亲历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清代知识女性在社会的急遽变革中艰难而困苦的心路历程和无奈悲愁的生命状态,在吴藻的一生中得到了真实而细腻的展示.论文从各种文献信息、研究资料和创作的词曲入手,对吴藻的生卒、事迹及作品版本概况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7.
吕俊平 《军事记者》2006,(11):12-12
随便打开一张报纸或一个网页,都会有亲历式报道映入读者的眼帘:无论是反映官兵生活的军事报道、举世瞩目的“神六”飞天报道,还是与平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庆旱灾报道;无论是回眸70年前的红军长征报道,还是刚刚发生的泰国政变的报道,亲历式报道都是读者最喜欢阅读的新闻。搞好亲历式报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准确把握亲历式报道的几个要素琢磨近年的亲历式报道,不论是凤凰卫士女主播陈晓楠的《亲历黎以战火》、广西电视台记者谭振的《亲历泰国政变》,还是解放军报记者杜献洲的《走向界碑七昼夜》、谭洁的《蓝天,您的女儿回来啦》,都以其形象逼…  相似文献   

8.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07,15(5):91-92
读了宋木文同志新著《亲历出版三十年》(以下简称《亲历》)和几家报纸发表的讲话与文章,深感《亲历》是一部记述新时期出版改革与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著作,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史料翔实,论证周密,其事可信,其文可征,其人可敬.以我的有限学识和出版实践评论这部著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从我的经历和认识出发,谈一些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耿翔 《新闻知识》2003,(8):17-19
抢在第一时间,亲历非典时期的每个重大新闻现场,从中真实地传播第一信息,为生命筑起另一道铜墙铁壁,对陕西日报抗击非典特别报道组来说,这个过程,是一次集体接受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10.
抢在第一时间,亲历非典时期的每个重大新闻现场,从中真实地传播第一信息,为生命筑起另一道铜墙铁壁,对陕西日报抗击非典特别报道组来说,这个过程,是一次集体接受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11.
亲历式新闻是将记者亲历之事及感悟一起融入其中的新闻形式。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大批亲历式新闻呈现报端。引领读者走进基层官兵多彩的生活.展现出新闻的亲切真实之美。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类新闻.必须立足“亲历”特点,发挥好“在现场”优势.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亲历和调查,让我在24年的新闻从业生涯中体会到了新闻工作的艰辛,也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就是要靠"亲历"和"调查"这两条腿跑出来,深下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厚重的历史中寻找到体现时代特征的新闻?如何在艰苦而孤寂的“生命禁区”中挖掘鲜活而灵动的新闻?面对一群特殊的群体,受众想要了解的是什么?记者怎样才能捕捉到受众需要的信息和感觉?笔者切身的体会是,唯有聆听才能采集到生动的新闻,唯有亲历才能记录下新闻的真实,唯有融入才能诠释出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9·11”事件两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曾亲历“9·11”事件的徐州市孙越仁先生。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仍让他记忆犹新、心有余悸……2001年9月11日,去美国纽约商务考察的孙越仁一行4人,因导游迟到半小时逃过了生命的劫难。当时形成的录像、照片档案记录了这场经历———  相似文献   

15.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出现了大量模式化的亲历式报道。许多报道纯粹是为了“亲历”而“亲历”,大搞各种带有炒作色彩的“亲历”,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6.
徐姝妍 《大观周刊》2011,(19):173-173
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是学生在建构知识中“亲历”文史知识形成的过程。作为学习过程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愉悦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17.
杨彪 《军事记者》2005,(7):16-17
亲历式军事报道伴随紧张激烈又神秘的军事生活而兴盛,在诸多军事新闻报道形式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而亲历式军事报道中精彩的场景描写,更是引人人胜,为展示记独特的观察能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从事时政新闻的广播电台记者,20多年来,记者亲历广播在多媒体时代冲击下的变迁,广播的传播方式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竞争中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时政新闻更是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快捷、收听方便的独有优势逐渐削弱,如何确保时政新闻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在夹缝中生存,我有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媒体从业27年,亲历了传统媒体从"独大"到"式微"的历程,亲历了从"无冕之王"到"跌落神坛"的隐痛,亲历了传统媒体人在逆境中寻找生机的困惑与挣扎。在传统媒体陷入困境之时,很多离职或者在职的记者、编辑们纷纷转战百家、头条、大鱼、一点资讯、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一个传统媒体记者进入到"自媒体"之路,是如履平地?还是处处关卡?新年伊始,我用了43天的时间,在百家号走过了一条从"自媒体新手"到"自媒体初级作者"的闯关之路。  相似文献   

20.
枚玫 《军事记者》2002,(1):40-40
读高艾苏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可读性强,现场感强。在高艾苏的作品中,无论是消息,还是特写、通讯,都能感觉到他“亲历式”的风格扑面而来。每读一篇,犹如同他到现场走了一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现场亲历,才使其作品独具亮色,独具细腻的情感和沉甸甸的份量。身临其境,感知新鲜翻开高艾苏的作品,几乎每篇都有一些给人打下烙印的东西:新千年走漠河,漫天皆白。我刚把照相机对准哨所,鼻子竟冻在了机壳上。被雪线覆盖的山脊,像一个个低矮的土丘匍匐在我们脚下,天出奇的蓝。突然几声炸响,几个官兵身上的气体打火机爆了,外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