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清明缅怀     
清明缅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3.
<正>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既有隆重庄严的祭祀、扫墓、上坟等习俗,也有欢歌笑语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活动,还有吃春团、春饺、春盘、春卷之食俗。而在古瓷的世界里,清明节的习俗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宋代诗人苏辙《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祭拜(ji bai)祖先,悼(dao)念已逝的亲人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mei)、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在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的老习俗讲究禁(jin)火、扫墓。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这一天大家都吃冷食,所以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  相似文献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四日,恰好是清明节放假。怀着满腔的激情,怀着踏青的喜悦,怀着对历史的回顾,怀着对现实的憧憬,我和家人慕名来到了巍峨耸立的横店影视城——秦王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开始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相似文献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四日,恰好是清明节放假。怀着满腔的激情,怀着踏青的喜悦,怀着对历史的回顾,怀着对现实的憧憬,我和家人慕名来到了巍峨耸立的横店影视城——秦王宫。  相似文献   

9.
4月5日,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万物复苏、吐故纳新的时节里。有些人纷纷到先人墓地、烈士陵园扫墓和祭祀,有些人远足踏青,亲近大地,感谢自然等。在杭州半山公墓,一位手捧洁白雏菊的市民表达了自己对清明节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春雨潇潇,草长莺飞,我们又迎来了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是扫墓节,也是踏青节,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有祭奠先祖、踏青赏春的习俗,因此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无数文人骚客在这一特定的日子里文思萌动、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风土人情。诗人何以"欲断魂"?这与清明节的传统相关。在清明的节日传统中,蕴含着深沉的德育情结。笔者结合杜牧《清明》一诗,系统分析了清明节的德育功能。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度过清明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花絮     
清明节俗称鬼节,是个祭祀(jìsì)先人的节日。上古的时候,死了的人不土葬(zàng)而是丢在荒野(huāngyě),因而没有上坟(fén)祭祀的先例。后来,据说汉元帝因为思念自己的老师萧(xiāo)望之而“使祭其(zhǒng)”,于是产生了上坟祭祀的旧事。而真真正正把清明当成节日、列入国家规定、民族风俗的,是在隋唐时期。清明正是大地春动、万物复苏(sū)的时节,人们在去野外上坟祭祖时渐渐发现了另一个“妙处”:春游。于是又有了清明“踏青”的习俗。不过,“踏青”一事在南北方各有不同,有“北人重祭而南人重戏游”之说。大…  相似文献   

13.
<正>四月春雨霏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每年清明时节一到,古人们便会约上三五好友,欣赏春樱二三朵,时间缓缓流淌在美丽景色中,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可能对有的小伙伴来说,清明小长假的时间不够去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但这不妨碍我们在阅读中走遍中华美景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怎样穿越空间限制,在文字中快乐踏青吧!  相似文献   

14.
诗意清明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转眼间清明节又悄然而至了。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是其他节气和节日所没有的。从节气上说,清明一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耕春种,一年的忙碌从此开始;从节日上讲,它是祭祖之日,这天要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追忆先人。晚唐诗人杜牧在《清明》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  相似文献   

15.
自从郑振铎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之后,谈论《清明上河图》者多奉此说为圭臬。然而有趣的是,今年的清明节偏偏是农历的“二月十七日”。此外,在宋人刘昌诗的《芦浦笔记》卷五《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中,也有三月“九日清明。雨、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的记载,由此可见,郑氏之说未必允当。史证表明,《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季候,不是踏青扫墓,门上插柳的清明时节,而是新酒上市的中秋节前后,无征不信,下面略陈管见,希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我们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同学们的诗歌、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中来了解同学们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感知篇:别样留春设计意图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我们抓住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特点,设计了“寻春留春”活动,通过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以别样方式体验清明,充分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和生机盎然的美。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正>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亦称“植枝节”“踏青节”“清明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相传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从人介子推的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跟随晋公子重耳流离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一次,重耳一行逃到卫国,卫国拒不接待,只好再往齐国而去。在路上,一连好几天没有看到人烟,一行人饥渴难忍。重耳更是忍受不住,过度的饥饿使他病倒了。  相似文献   

20.
又见清明雨     
儿时对清明节的印象,当是耳熟能详的那首杜牧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知道有清明节开始,这一日好像每一年都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