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竞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分裂,使人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孤立人"。孤立人对他人和社会往往持着疏离、冷漠、不信任的态度,割裂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公民共同体之间的联系纽带,最终引发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沦落。面对现代人(包括青少年群体)公共品格的衰落,道德教育应通过公共价值和公共伦理的教育,来提升受教育者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公共参与精神,从而促进公共品德的发展,培养具有公共德性的"公共人"。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是公共生活中的"公共人"所显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取向、道德与秩序观念的总和,是引领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发展的价值旨趣,是合格公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当中,学校教育担当着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学校公共精神教育却面临着公共理性消弭、公共空间萎缩闭合、公共关怀失落等现实异态,对此,可尝试深化公民教育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安宝珍 《中国德育》2015,(23):36-38
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培养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的公共生活领域,以"学会关心"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公共生活无疑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想生活。为此,我们可以将"学会关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体验和劳动实践当中,从而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出现代城市公共工程形式和内涵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共艺术在城市总体设计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个层面上的表达,指出公共工程的设计与建造,应依据不同的场所地域特色、工程类型限制和民众需求,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中,体现出以强调"融合"和"公众需求"为主的公共工程艺术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紧紧围绕文化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计划",结合本地域特点,从现有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论述,对正在开展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网络化生成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精神是一种可以进行权力兑换或带来象征利润的资本形式,即布尔迪厄所谈到的社会资本。公共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理念"的公共精神,二是作为"能力"的公共精神。在新媒介语境下,网络公共事件成为公共精神得以被识别、被激活、被生产、被传播的非常有效的切入路径。"微文化"时代客观上呼吁借助多种微型化的文本形态对公共精神进行表征和传播,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像修辞策略对公共议题进行构造和争夺。  相似文献   

7.
"三圈理论"作为领导者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此理论构建了"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三个圈的分析框架。如今政府公共决策在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根据"三圈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发现仍存在如下问题:公共决策没有表达公共价值、决策实施过程中的"能力"不足和决策中缺少公众支持等。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政府要考虑决策是否具备公共价值、充分发挥"能力"因素和最大范围地顾及公众利益等。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使用效率的基础是提供符合农民需要的公共产品.然而传统需求定义不利于确定公共产品需求.由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需求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为公共产品需求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本文以这一方法为基础,建立"三类"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模型,并以福建省泉州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农民的"三类"支出与政府财政支出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校公共生活是指发生在准公共领域内的有限公民间的准公共交往,或称为准公共生活.准公共生活通过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知识结构、突破纯"知识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突破纯"灌输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理想、突破纯"理想教育"来发挥作用.因而,学校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需重点构建准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省市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应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突出存在问题,尽快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内容为:优化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全省公共就业与创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就业援助载体,重点完善针对弱势群体或就业困难群体的街道和社区就业援助体系;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美育"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公共艺术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呈现出公共服务、文化传播等新兴功能。破解新时期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困境,需要在分析教育主体现状与客体需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协调公共艺术教育"公共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突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困境,实现公共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确定和划分教育产品(服务)属性,以确定公共教育支出的内容和范围.本文从分析公共教育支出的理论入手,针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现实需要和"教育先行"的方针政策,分析了目前公共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教育支出不足、支出结构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教育权力腐败是指掌握与行使公共教育权力的主体滥用公职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权力腐败主要源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既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性质方面的"公共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运作方面的"公众委托"与"私人使用"之间的矛盾.当前,对于公共教育权力腐败的治理,需要通过权力、社会、权利与道德等不同路径来综合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尝试,依托"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网络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课教学投入.  相似文献   

15.
公共空间意识是文明社会的现代人的标志之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是培育社会"小公民"的重要桥梁。基于幼儿认知的"经验性"和行为的"模仿性"特点,在培养幼儿公共空间意识上提出如下策略: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氛围以及空间布局;设计游戏化公共空间教育课程及区域;探索行为辨析法、行为巩固法、示范演示法、社会实践法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方法;建立和谐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尝试,依托"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网络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课教学投入。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日常话语,却是伦理产生的基本场域。随着实践交往的扩展,现代生活空间已经由"私人领域"逐渐走向"公共领域",而公共生活的有序进行必然需要一定的伦理维度。公共生活伦理围绕着公共利益"如何有效地实现"、公共生活"应该怎样趋善"的目标进行。公共生活伦理主体建设、公共生活伦理的环境建设、公共生活行为准则即公德建设、公共生活伦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内容,是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公共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道路漫长而曲折,梳理我国的公共教育发展历程,特别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公"与"私"概念的理解上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对于认清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十分有益,对于判断公共教育的应然走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的公共领域——困境、可能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改革的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决策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空间,它是一个讲坛,一个在这里民众可以就他们有关教育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辩论、批判,进而对教育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场所。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基于沟通与批判的教育改革公共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国家与社会呈现出分离中的一体化、舆论媒体的意识形态化、知识分子的依附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策消费下的失语化等。在中国建构一个为教育改革服务的公共领域,只能是"有限建构",所达成的也只能是"类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步入全民网络时代的当下,需要公共领域平台熔炼公共智慧、铸造理性精神以及培育实践能力。对于"公共领域"而言,网络时代因其技术革新获得了网络匿名性、超时空性、参与的广阔性和多元化以及超强的互动性等优势,但也存在"合法性基础"的身份困境,面临着诸如"数码鸿沟"、"大众理性"和网络信息快餐化等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