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曹保顺 《广东教育》2006,(11):44-44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作为主观性试题重新出现,至今已延续7年,且分值在不断增加。文言文翻译考点为高考能力层级B级,主要考查考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可这一考点在考生眼里并不是容易得分的,它一直是近几年高考文言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致学生流传出一句顺口溜:高三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现代文,三怕周树人。  相似文献   

3.
一、文言文命题特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大多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考查比重略大于课外,重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以及独立阅读浅显文言语段的能力。试题的考查点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国卷自2002年开始专设一道主观题来考查文言文翻译,而且赋分逐步增加到10分并稳定至今,其他省市自主命题卷也大部紧步其后采用这一题型,赋分也大致相当,约占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数的一半。这是因为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考法比采用客观题型更能看出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真实水平读懂了就是读懂了,不懂就是不懂,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一目了然. 那么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应对这一考查呢?要增加知识储备,训练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翻译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4年高考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一道客观题,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的分值增加至8分。随着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翻译的地位更为凸现,文言文翻译的复习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从近二年高考的设题与赋分以及高考命题专家对2005年的预测来看,文言文翻译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考查的力度,因而考生在翻译时务必要细心判断,突出它们。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呢?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命题动向1.文言文选材范围扩大,散文获得了更多的席位。文言文选材范围进一步突破了人物传记一枝独秀的局面,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有8套不是人物传记,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8.
技法指津 文言文阅读历来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除了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之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从2013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来看,每套考题文言文阅读部分都有2—3题涉及到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为了提高同学们文言文阅读分析的能力,使考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答题,特结合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例子,点拨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语文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并对此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有不少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一向被视为难点。考生可从打好基础、掌握方法、避免失误这三个方面进行复习备考。下面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重点讲一讲翻译中常见的失误。高考例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思想是选材于课外,立足于课内,注重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综合性测试,它既能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又能测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必考点。该考点在《考试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强调考生的理解。综观2013年高考的18套试题,大部分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题的分值大都在10分左右,但考生一般只能得到5-6分。究其原因,大都由于考生文言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因此,在备战文言文这一考点时,必须五措并举,夯实基础,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下面以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为例,总结出备考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材料,选自归有光的《归氏二孝子传》。命题人据此设计了5道试题,总分值为15分。总体来看,考生答题情况良好。第1题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这道题的导向很明显。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工具书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这道题得分率非常高.只有极少数考生失分。第2题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情况。这道题采用选  相似文献   

13.
景晓强 《新高考》2008,(12):17-18
【考点扫描】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翻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整句翻译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4.
蒋文平 《广东教育》2011,(12):14-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是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考查,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要求采用主观题设题,主要包括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断句一般设1道小题,赋3-4分;翻译则设2道小题,赋6-7分。  相似文献   

15.
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的标点符号的考查形式:文言文的断句。这种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上下语境标出停顿符号,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阅读的能力。那如何解答这种题目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四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石小兵 《教学随笔》2014,(10):11-13
浏览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更好地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18.
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2002—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已一改长期以来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振叶寻根,试题的考查目的仍是对文  相似文献   

19.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是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考查方式,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带有综合性的一道试题.从学生答卷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语言不合规范,误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误译原句语气,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原文的内容.从考查的形式看,1992-2002年全国春季卷的文言文翻译均采用“四选一”客观性题型,从2002年全国秋招卷开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翻译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文言文翻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考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判定,句子语气把握等,常常是阕卷的采分点.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想从中探究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对文言文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近几年(2000年春季高考除外)都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是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