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评价鲁迅、对于评价五四新文学运动,都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本文认为,鲁迅在那场运动中,并不是主将,而是作为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呐喊,并非有人认为的是违心和其他功利目的驱使的结果,而是自觉和真实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与当时的同人以鲜明的、合作的现代姿态出现,但鲁迅同时保持自我独立的姿态,抒写了一段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港英当局纠集在港的旧文化势力极力抵制“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影响。直至1927年初,香港青年才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到香港演讲,在一个文化后进的地区点燃“五四”新文化火种。鲁迅的演讲,揭开了香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此,香港新文学的进程与国内新文学同步。鲁迅对香港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香港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鲁迅的精神沟通了香港人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以优秀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然而到了20世纪末,却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论者批评“五四”以及鲁迅、陈独秀等对待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主张对文化传统持审慎和温和的态度。于是,我们不得不回到文学评论的一个基本常识,即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4.
纪念“五四”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毛主席对我们说:“在五四以後,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与社会革命论。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后期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就是“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观的演变,其转变的关键原因是“一战”后他欧游的特殊经历.正当“五四”健将们全面抨击中国传统文化之时,梁氏却逆潮流而动,对西方文化进行现代性反思,并充分肯定中国文化,主张两种文化平等对话、交流,甚至以后者救助前者.他的这一中西文化现在“五四”时期是独特的,与“五四”健将们迥异,且已超出后者.  相似文献   

6.
五四写实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为反对封建文学观念而精心选择的文学话语。在建构这一话语机制之际,五四写实主义的提倡者充分运用了权力意志与真理意志的作用,他们通过对新文学运动中精神内涵的真理性规定,从而达到了对五四写实主义话语合法化建构的目的,实现了反抗封建意识形态、启蒙民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尽管有过五四时期的抒情时代,但从总体上讲,它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却是理性的张扬。不仅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的广大作家张扬着理性的大旗,就是五四文学主将鲁迅的小说也不乏理性因素,而真正集理性之大成功者却是茅盾。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的。创作活动可以看作是她政治活动的一种继续。这使他一开始便带有明显的理性化倾向。他自己曾说过,写作《幻  相似文献   

8.
争鸣选介     
本院中文系讲师蔡健在《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一文中,针对多年来流行的“鲁迅前期思想是进化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种不同于进化论也不完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思想因素。前期鲁迅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如纯属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进化论,怎能代表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将的鲁迅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彻底打倒孔家店的伟大旗手.他在“五四”运动前夕写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份声讨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是一枚投向孔家店的重磅炸弹.“五四”前夜的形势,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政治思想领域里的斗争异常激烈.反动派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适应他们反革命复辟的需要,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先是袁世凯的“尊孔祀圣大典”,紧接着的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将,鲁迅始终没有走出家庭伦理的怪圈,无论在理论倡导、伦理实践还是文本叙事上,鲁迅一直“背着因袭的重担”,陷入了与启蒙身份相悖的尴尬境地。重新定位家庭伦理格局中的鲁迅,是为了走出“鲁迅时代”。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降,鲁迅文章一路风行,陪伴几代人成长。遗憾的是,在这“五四”九秩之年,鲁迅作品却遭遇无情抛弃。  相似文献   

12.
试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资产阶级上升期和没落期的各种思潮也涌到中国来了。当时的文艺家无一不受其影响,而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则因人而异。那时的许多文艺家的思想,的确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中,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如此,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也是如此。郭沫若当时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有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同时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在一段时间里,泛神论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3.
在保定读书时期和流浪北平时期,孙犁受"五四"新文学影响登上文坛,在"五四"文学面前自称是中学生,是汲取"五四"学养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文研会"为人生"的创作主张、鲁迅的影响和左翼文学思潮兼容并存。孙犁对新文学的接受,决定了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现实主义为基本方向的创作理念和强调个性与朝气的创作底色。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都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依据。毛主席给了鲁迅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又说:“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毛主席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呢?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他的《文化偏至论》(以下简称《文》)如是总结到:“角逐列国事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这里把立人看成立国、强国的前提了。他又说,要立人“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而其它几篇文章中也多次申述既要张扬个性.崇尚理性精神,还得鼓吹破坏精神,摧毁那压抑人性.摧残人性的封建堡垒,使人更加独立与高尚。五四时期.鲁迅的立人观在早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体现了上下求索之战士的可贵品格。  相似文献   

16.
引言“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这句话的概括性很大,是对鲁迅战斗的一生最正确、最深刻、最全面的评价。“五四”以来,有很多人评论过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但从来没有人象这样全面、这样深刻地用三个“伟大”、三个“家”来概括他的一生。过去六十年,攻击、诬蔑鲁迅的人就不用说了,就是进步的文化界,向来也只是把他单纯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评论。当然,从文学家的角度来评论鲁迅并不算错,因为鲁迅主要是以文学创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1],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经这样回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的发展:“新的小说的生存,却总在不断的战斗中。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他们以为只要扫荡了旧的成法,剩下来的便是原来的人,好的社会了……”。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他和当时的一批进步作家,通过刻画传统思想控制下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状态的极端麻木,揭露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  相似文献   

19.
王福湘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1):26-31,59
鲁迅是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他对五四运动的似乎冷淡的态度代表了五四运动中一种更深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五四时期以至离京南下前所作的小说杂文,丝毫不曾偏离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启蒙主义的宗旨。对一度颇为时髦的工读主义和新村运动,革命派的鲁迅和改良派的胡适表现出难能右贵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十月十九日,谨以此文献给这个特殊的日子。——题记对我来说,有两个鲁迅。一个是供在"神龛"里的鲁迅,他去世不到两周年,"谥号"就有了许多,多得我必须细细打点才能说全。"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国的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