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蒙古民歌源远流长,至今依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蒙古民歌的分类有不少争议。本文以叙事与抒情将蒙古民歌分为两大类,并简述每个具体类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物名民歌是把属于同类的多个事物名称作为叙事或抒情重心集中放在一曲之内的民歌.它不仅是民歌艺术分析的重要范本,还是风行已久的物名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结构层面看,物名民歌通过灵活运用物名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有效将多个物名嵌入统一文本中.从修辞层面看,有些物名民歌大量运用双关手法,将物名与民歌的其他成分融为一体;有些是由某物的特点生发联想,将物名纳入已有抒情体系,借此特意打破抒情情境,扰乱抒情节奏,营造出曲折含蓄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风” 是《诗经》中的精华,这些民歌感情真挚,抒情技巧高妙。“国风” 的抒情技巧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使用复沓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这些民歌感情真挚,抒情技巧高妙。“国风”的抒情技巧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使用复沓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可以从借助音乐效果,强化主题,结构和意义递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抒情形式的出现,既取决于《诗经》配乐歌唱的性质,同时也取决于民歌体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6.
紫阳民歌兼容南北,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真挚、热烈、质朴、奔放的情感张力,正是紫阳乡土居民对自己所栖息的家园的深度认同。在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内容里,充溢着大量的抒情符号。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初步分析紫阳民歌的抒情符号,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饱含在紫阳民歌中的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树立全新的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摹状抒情方法;增强感染力;引用古诗、民歌解析,增加趣味性;适当编写顺口溜,提高复习记忆力。  相似文献   

8.
李雯 《文教资料》2010,(36):5-7
《董娇娆》一诗在叙事技巧的运用上,既有对汉乐府民歌拟人手法和歌诗演唱模式的继承,又体现出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换。上承汉乐府民歌生动自由活泼的叙事方式,下启汉乐府文人诗融情于事、叙事即抒情的特点,叙事目的发生明显的转移,由对故事或人物的关注转为对情感的关注,抒情成了诗歌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风格派是在传统的古代诗歌和民歌风格基础上,根据新生活内容的要求和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经验创造出的一种既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能准确反映新生活内容的新形式,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诗派。它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0.
南朝乐府民歌,其数量较北朝民歌多,然十之八九都是情歌。所渭“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其中抒情歌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亦为描写男女情爱之作。它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沙鸥对抒情诗抒情本质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深入过程.20世纪40年代方言诗写作时期是不自觉的;50年代八行体写作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传统的自觉领悟、对抒情诗本质特征的表层解说主要是在诗歌评论中进行的;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接受西方现代派诗学影响又有意继承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及早期现代新诗传统进行"新体"创作(爱情诗为代表),并从容提出现代抒情诗的"主体外化"抒情功能说.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欣赏的,因此也是抒情的、形象的、有内容的,有内容才能抒情、感人,这是美的一个特色,也是形式的魅力所在,一切脱离开内容的形式,都将是空洞的美。  相似文献   

13.
唱词创作的基本原则以及行腔方式对唱词的兼顾,是庐剧创作必须考虑的问题。分析掌握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不仅提高了庐剧艺术的审美功能,也能为庐剧创作打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批评的视野解读加拿大著名诗人E.J.普拉特的抒情诗。其抒情诗不仅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同样也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生态意识,具体呈现在吟咏与赞美大自然、反对征服与控制自然、对技术革命的焦虑和思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旨在为作品及其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宋前期词坛在整个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歌词题材方面表现为:歌妓词、艳情词和闺情词等传统题材依然是词人们写作的重心;对于传统歌妓、艳情和闺情题材的题意加以翻新;沿袭传统题意而运用新的语言;在传统题材里注入词人的自我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诗经》《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写悲抒情传统,然而汉代由于大赋兴起却逐渐淡薄。《古诗十九首》延续了《诗经》《楚辞》抒情特色,采用悲情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运用大量叠字,甚至以乐写悲,营造出浓重的悲怨底色。这种写悲抒情传统极大影响了建安诗歌,同时对后世文学而言又具有典范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20.
侗族现代诗人、军旅诗人柯原一生奉献于诗,持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时代歌唱着。柯原咏现实,也咏历史;不仅写抒情诗、山水景物诗,也写讽刺诗、哲理诗,他是一位多面手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