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朋友一起喝茶,说及“幸福”的含义,谓“比别人多一点点就是幸福”。此言炼繁为简,化理论为实用,颇富草根的烟火气,当为箴言看。事后细想,如果比别人多一点点是幸福的话,那么比别人少一点点,何尝又不是幸福呢?  相似文献   

2.
翻开我们的报纸,看一些文章,咂摸一下,觉得有这么几味儿:硬性说教多了些,少了那么一点循循善诱的劲儿,宣传味十足,少了点生活的趣味儿;要说情感,则多了些“大江东去”的豪迈,却少了几分“杨柳岸,晓风残月”绵长深切的细腻。归结起来,就是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近日,河北省省会一些生活类报纸在“炒卖一条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连篇累牍的追踪报道,可用“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八个字来概括不但把死者生前的社会关系、各种版本的传闻交待得一清二楚,甚至一些报纸连某校、韩某某这样的称谓都不再含糊了,直呼其真名实姓,把死者仅存的一点  相似文献   

4.
90后已经不再是小孩子,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很快就会走向社会。他们不再是“同学”,而会成为社会中坚们的“同事”。  相似文献   

5.
当都市裹挟着人们,以抛弃诸多美好与传统的代价疾步前冲时,一些人开始尝试与陌生人亲密相处,为这个社会有意无意地灌注一点善意  相似文献   

6.
“滴水穿石,铁作成针”的道理浅显,然而一个人真正付诸于行动却需要非凡的毅力,假如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的前景肯定会美好。长清县人武部副部长贾云国学书法便是这样的例子。贾云国,字旭阳,长清县长清镇人。1976年入伍,现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书法家,济南长清书画、篆刻、摄影协会会员。贾云国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担任书法课的师范教师。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法,入伍后更是求艺若渴,从当战士到干部科当干事,他除J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外,业余时间不是研究字帖就是埋头练字,一点一…  相似文献   

7.
当互联网不再是一些高级科研人员的“专利品”时,当用户使用的网络服务不再集中于某一项功能时,我们才可以说互联网普及了,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牛瑞兵 《大观周刊》2011,(19):45-45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共12个评分点.如果考生突出了其中一点.那么就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笔者认为,考生应在把握题意、切中话题、突出中心的基础上,在文采方面下点功夫.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既可以提升基础等级评分.又可提升发展等级评分。文采有否关键在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成败.那么.怎样的表达才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9.
“点”即画龙点睛。有些稿件的质量,基本上可以,但总感到有些不足之处。这时候就要看编辑是否能在关键之处点上那么一点,通过作者修改和编辑加工,使原作增添光彩。“点”功来自编辑对创作与再创作技能的掌握。否则,“点”得越多,作者越不知所措,勉强去做,结果仍然达不到发表水平。有一个例子对我印象极为深刻:大约在五十年代,电影  相似文献   

10.
“一天”指一昼夜,即24小时,而“一天天”则比“一天”要多得多,起码是好几天。然而,“一点点”和“一天天”不可类比。“一点”是指数目很小,而“一点点”不但不比“一点”多,反而比“一点”更少。  相似文献   

11.
舞台上的倪萍是那么靓丽、那么光彩夺目神彩飞扬,可她的内心深处竟是那么忧伤那么苦涩那么怅惘。这是我读倪萍的《日子》感触最深的一点。“生命不曾圆满”,这是倪萍为自己的《日子》作的序言的题目。不圆满的生命造成的残缺之痛压在倪萍的心上,那么些寻常的而又美好的期盼竟如浮云般飘浮在空中,经年日久让真诚的心和诚挚的情在一起悬浮,落不到生命的根部。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大学生是交钱上学的。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签订了一个“接受教育与给予教育”合同的平等双方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下旬。众多报纸都刊发了发生在四川的一条“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这条新闻说,四川宜宾地区一任姓乞丐与一名女大学生产生了纯真的恋情,进而海誓山盟。“即使要饭也要供女大学生上完大学”。几天之后,事情真相出来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任姓男子确有其人。但他并不象新闻中说得那么美好、善良,而是一个经常诈骗。并且玩弄女性感情的人。此人在当地臭名昭著。同他“相好”的女人也很多,人们不知道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位是“女大学生”。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但却使很多媒体上了当。几天之后,报道过此事的媒体重新报道事实真相,引起读者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14.
慎用概括新闻作品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所写其人其事,都应有准确的事实根据。但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主观臆断色彩很强的概括性字句。诸如:“几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十多年来,他寝室的灯都是亮到是晚十二点以后……”看到这些概括,读者倘若马虎一点,也就默认了(但决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认真一点,这些概括就经不起推敲了:难道他“几年来”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难道“他走到哪里”,都只听到赞扬没听到一点非议?“一片赞扬声”又是个什么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不再是“摇钱树”。直面这个常态,对都市报至少有两点启迪:一、回到常识:挣大钱绝不是办报的唯一目的,最起码不是报人的核心诉求;二、钱不那么好挣,或许能打破一个惯性思维,对都市报不能再竭泽而渔,应给它们留出足够的发展余地,促其找寻新的增长点,摒弃单一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  相似文献   

17.
张书省 《今传媒》2006,(7):27-28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节目中的“一说为快”栏目,是个只有两三分钟的电视小评论专栏,近日播出了两则十分引人关注的主持人评论《大学生咋定位》和《绿茵变绿荫》,前者激烈,后者平和;前者强词夺理,后者以理服人;前者导向失误,后者高瞻远瞩。一正一反,高下迥异,耐人寻味。《大学生咋定位》批评了一位国家教育部官员“大学生去当普通劳动者”的观点,自己的结论是“让大学生当普通劳动者可以,当廉价劳动力不行”。其论据是两点:一是教育花费不允许。许多贫困家庭因供给大学生而返贫甚至举债,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一个月只拿几百块钱,…  相似文献   

18.
老姜 《中国档案》2008,(1):31-31
“社区”在老姜的感觉中曾经是一个既朦胧又明朗,既含混又清晰的概念。好像能够领会一些它的字面意思,但又闹不太清楚它的具体所指。随着一栋栋高楼的平地崛起,一片片公寓的相连成“苑”,上海人历史记忆中的弄堂,变得不再那么典型、那么富于象征意味了。  相似文献   

1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的名言。勤勉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开拓的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如今,人人盼发展,处处奔小康,人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由此,我联想到关于新闻工作者的勤的问题。不少年轻的同志孜孜以求当名记者、当专家型记者、当多面手记者,为使自己能评上个满意的职称,自己写的东西能获个大奖,努力创造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据笔者观察,时下有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年轻记者,他们恰恰就少了那么一点勤勉精神,不是勤…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底,当一些城市的部分大学生上街闹事闹得很热闹,要“民主”、要“自由”的呼声甚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