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怕吃药、怕打针、怕理发、怕洗澡往往令父母们伤透脑筋,这里介绍几种可行的方法,供爱子心切又缺少经验的父母参考。一、查明孩子“怕”的原因,对症下药。孩子怕这些事情,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人的方法不当,比如给孩子洗澡时呛了孩子,搓揉动作过度,孩子产生了疼痛感;理发时,大人的剃刀触破了孩子的头等。孩子有了不舒适的感觉体验,自然不愿再受“折磨”。因此,  相似文献   

2.
现在做父母的,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对孩子是高标准严要求,希望能成为出类拔萃的庸中佼佼。为了实现这种愿望,父母几乎投入了全部注意力、精力和时间,不惜进行巨额投资,付出任何的代价。在父母们看来文化知识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事业有成的资本,必须作充分的准备。然而,不少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立足社会、事业有成的另外一种资本,那就是吃苦。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点磨难。“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有太阳怕晒着,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就像温室里养花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如今的独生子女存在人格缺陷、心理脆弱的为数不少。有的固执、冷漠、自卑不合群;有的自负、充满了攻击性;有的怕面对父母和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和老师“恨铁不成钢”而过度“关心”的结果。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面对不长进的孩子,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虽然不多,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责骂却并不鲜见。有些父母在批评做了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4.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5.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6.
赵馨 《考试周刊》2010,(30):216-217
平时在和朋友的交谈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大多是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品性,有的孩子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大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对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使父母很伤心。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这究竟是怎么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孩子们却不知先哲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辛苦、劳累.对孩子无私奉献的心甘情愿,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的小心翼翼。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切只有等孩子们做了父母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但到那时却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7.
现在年轻的父母大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自然成为“顶 在头上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肝宝贝。父母除了在生活上对其百般照顾外,在智力上也不惜花费精力和金钱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成为“神童”。 在南京的一次晚会上,一位“神童”当众表演,他能够指出任何一个字典的某一页某一行,博得了不少家长称赞。他们纷纷效仿,逼迫二三岁的孩子抱起字典。一些家长希望子女成为少年画家、书法家、乐坛“神童”,毫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条件,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抠出来投资,并把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玩耍的时…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挺大的,很多父母想给孩子疏解压力,但在放松的时候,又怕孩子学得少了,父母也是很矛盾的,学多了怕孩子累,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父母,孩子玩多了又怕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挺大的,很多父母想给孩子疏解压力,但在放松的时候,又怕孩子学得少了,父母也是很矛盾的,学多了怕孩子累,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父母,孩子玩多了又怕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孩子生病了,一副让人心焦又叫人怜爱的模样,使家长顿感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恨不得代替孩子去承受疾病之苦。于是乎,父母双双守护在“小宝贝儿”的身边,语气轻柔地嘘寒问暖,小心  相似文献   

11.
只要一提到作文,十有八九的孩子都会感觉到“怕”,老师也认为作文教学是个难点,父母则最怕对孩子进行作文辅导,越是低年级越是这样。不少日记、周记或者作文变成了父母“口述”,孩子“笔录”的产品。可是结果呢,父母费力不讨好,孩子抱怨,老师不满。本期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指导孩子写作文的问题。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应该向家庭教育延伸,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也应该是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辅导员。本人结合教书育人多年的实践工作,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五要五不要”,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一、要给予孩子真爱,不要溺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爱护孩子是普天下父母之心,关键是如何真正地去爱。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视孩子为“宝贝”,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里怕摔坏,百依百顺,忽视正规教育,或不让孩子受艰苦磨炼,禁锢在家庭“安乐窝”中奉行“捧教育”和“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观念封闭,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3.
一、怕被遗弃孩子最担心的,是怕得不到慈爱和被父母遗弃。父母千万不要用遗弃来吓唬孩子,不管是在开玩笑,还是在发怒的时候。比如,人们常常无意中在街上或商店里听到母亲对不听话的孩子大吼大嚷:“你要是不马上跟我走的话,我就把你扔在这儿!”这样讲,会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害怕遗弃之感,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为此,当孩子不听话而使你无法容忍时,你最好是  相似文献   

14.
陈喆 《家长》2005,(Z2)
引子:“在那边,那颗星的下面住着两个天使。他们连夜间也不合眼地守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流泪,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着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泪,流着泪还不能擦啊,因为翅膀要护着孩子。即使是一秒钟也舍不得放下来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风淋了雨要生病。有一天,被守护着的孩子总算长大了,孩子对天使们说——要走了。又对天使们说——请你们不要跟着来,这是很讨人嫌的。天使们彼此对望了一眼,什么都不说,他们把身边最好最珍贵的东西都给了要走的孩子,这孩子把包袱一背,头也不回地走了。天使们来不及哭,连忙飞到高一点的地方去看孩子,孩子越走…  相似文献   

15.
当今家庭的“三独”:独门、独户、独生子女,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新问题。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居间的来往也少。让孩子走出门,父母怕孩子“野”了,请别的孩子进来,又怕弄脏房间,碰坏家具电器。这种情况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当然是很不利的。交往危机日益成为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它迫使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时探讨一些新的方法和途径,“三人友好小组”就是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个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那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便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知识;甚至有人衡量孩子是否出色、将来有无出息的标准,也是看孩子上幼儿园前后“能识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等。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都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真是口含怕化了,头顶怕摔了,要月亮就不敢摘星星。按理说父母付出的是爱,收获的应当是孩子的幸福和爱。但真实的情况是,承认自己幸  相似文献   

18.
教子八戒     
为人父母 ,舐犊情深。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人之常情。然而 ,有些父母 ,教子无方 ,以致龙凤未成 ,反倒成虫 ,其心可怜。究其原因 ,他们大抵犯了“教子八戒” ,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戒溺爱娇惯溺爱是家长的通病 ,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 ,把孩子放在手心里捧着 ,放在蜜罐里泡着 :吃饭怕孩子烫着 ,干活怕孩子累着 ,让孩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致使孩子的动手能力、自治能力极低 ,而优越感却极足 ,自我意识膨胀 ,集体观念淡薄。二戒放任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一味满足 ,一味迁就 ,放任自流 ,从不说“不”字 ,唯恐委屈孩子。孩…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小学生》2010,(12):24-25
现在老师们都在使用鼓励教育,多说孩子们的优点,多对他们说:“你真好,你真棒!……”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称赞孩子,老话也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当然,如果我们不是衷心称赞孩子,只是胡乱称赞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该怎样鼓励他们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有人作过这样的一个比喻:父母就是守护孩子的天使,他们的翅膀永远庇护着那个娇小的生命,直到小天使长出翅膀,越飞越高。这个比喻说出了父母与孩子这种守护与被守护的关系。如果再广而言之,在整个社会里,大人们就是守护未成年人的天使,那么,我们的责任又何在?被我们守护的那些小天使们,能否一个个展翅飞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