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集合问题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属于容易题的范畴.但有的学生由于对集合的概念掌握不牢固,对集合中易错的地方不加以重视,从而造成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些三段论的中项是不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进行讨论,指出如果承认某些错误三段论的中项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就不应该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如果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就不能说这些错误三段论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而只能说是普遍集合概念与单独集合概念相混淆;并认为前者较妥。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作为高中数学的开篇,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研究,它都未能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了集合概念教学中存在着错误估计学生知识结构、错误定位教学内容、错误选择教学方式等问题.基于集合概念教学的反思和集合概念不定义的认知,确立了以概念生活化为教学逻辑的观念,进而设计了概念生活化视角下的集合概念教学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因而在每年的高考中必考.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集合问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等,属于容易题的范畴,一般难度不大.但在集合学习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此类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对某些概念或公式的认识不深,  相似文献   

5.
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在理解集合概念的同时,必须掌握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及无序性,并能运用这些性质来解题.注意元素与集合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两者不能混淆.要熟练地进行集合的交、并、  相似文献   

6.
<正>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也是一种重要方法.由于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相关知识多且易混淆,常有学生不区分集合中的代表元,不考虑空集的特殊性,不注意能否取到等号,不检查集合元素要符合"三性"等.这"四不"造成对集合的内涵认识不清,解题不完整,转化不等价,误把必要当充要,严重影响解题的完整性、准确性.为此本文结合例子谈谈集合学习的"四关注",旨在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集合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生集合概念的发展水平特点主要表现为:初中3个年级学生集合概念的发展并非是上升的趋势,而是在初二有所下降;性别差异不显著;虽然年级、学校单独作用,或者是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时,对学生集合概念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多重比较分析进行年级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只在初二与初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初一与初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初中生集合概念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一 弄清楚什么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这是逻辑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难度大,往往教者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而学者仍然觉得迷迷糊糊,做起练习来错误百出。为什么初学者往往对集合概念望而生畏呢?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对于集合概念的定义下得不够确切,阐述得不正确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单个概念分析是否集合概念没有意义 ,并且不能真正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分析一个概念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才能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指导和帮助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逻辑教学中的集合概念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集合概念的特征,揭示了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识别集合概念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集合问题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等,属于容易题的范畴,但是如果对集合问题中容易出错点不加以重视,也很容易造成丢解或错解.  相似文献   

12.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初学集合时,学生因对概念和运算理解不深刻,造成解题不正确。本文就集合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胜利 《考试》2008,(Z2):40-42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重点,每份试卷必有这一类题目,主要考查对集合,命题的准确理解,以及集合,充要条件的灵活应用,下面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分析:1.对集合相关概念考查高考试卷中,对集合概念的考查一般是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的,是基础的,也常常是老师们所说的送分试题,但不小心对待是容易出错的.  相似文献   

15.
集合内容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由于集合内容比较抽象,许多同学对集合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或者理解不全面,而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下面归纳经常出现的若干错误,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1.1集合的概念教材细解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能给出描述性说明: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一个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元素.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  相似文献   

17.
一、高考数学集合知识的命题意图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高中数学的函数、几何、概率、数列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建立在集合的基础之上,因此,学好集合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大纲》中对集合知识的教学要求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等子概念,通过学习集合问元素的对应关系加深对函数的理解.高考数学依据《教学大纲》命题,从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基本运算等人手,并结合函数、方程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19.
普通逻辑概念一章里,关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说难是因为:第一、集合概念的特征本身难以把握;第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不好区分;第三,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之间的外延交叉关系不易理顺。说重要是因为正确区分集合概念和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就是集合.对于初学集合的同学来说,常常因为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不严谨,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形成思维障碍,甚至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集合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