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钓进行时     
龙云湖  昕东 《垂钓》2010,(6):31-31
夏季,因为气温、水温的关系,钓鱼人普遍认为鱼难钓。不过,若掌握了鱼类的活动规律及合理地安排好钓位和垂钓时段,夏季同样会是垂钓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2.
刘汉初 《钓鱼》2010,(1):30-30
入冬以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敞着口”接触空气并不断地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河、塘、湖、库水温也一天比一天低。尽管水温下降的速度比气温慢,但当水温随着气温下降到接近多数温水性鱼类的起始摄食温度时,水温就成了影响鱼类进食吞钩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不能在水温偏低的条件下找到水温相对高的钓位和钓点,冬钓就很难钓有所获。  相似文献   

3.
姚建忠 《钓鱼》2009,(10):26-27
鲤鱼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淡水鱼类之一,较为凶猛,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每年立夏后,气温上升水温稳定。鲤鱼从深水洄游到岸边大量觅食,是垂钓鲤鱼的黄金季节。但鲤鱼生性比其它鱼类胆小狡猾,是不易垂钓的鱼种。经过这几年垂钓的实践经验我摸索到一些钓鲤鱼方法,现与钓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13,(13):14-15
悬坠十答(上)魏大海(江苏)问:夏钓鲢鱼,是否天气越热,鲢鱼越好钓?答: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鲢鳙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最佳的适宜水温应在15~30℃之间。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确实是在气温、水温较热的夏季、初秋等季节时垂钓比较好,但这也  相似文献   

5.
三、近海冬钓的垂钓方法 冬季,鱼在深水海底中,以群体聚居生活为主,处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洄游范围小,多则十几米,少则仅几米;进食量少,只靠呼吸吸食海水底层少量有机物,不足部分,由体内储备的营养补充。根据这些特点,近海冬钓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黄旺意 《钓鱼》2009,(2):26-27
秋去冬来,此时鱼儿也随着水温的下降,开始逐渐趋温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域聚集。随着气温、水温的进一步下降,冬意渐浓,鱼儿为了降低体能的消耗,更好地抵御风寒,大多数鱼类已少游少动群聚一起,也很少摄食。但还有一些耐寒的鱼儿还在小范围内游弋觅食。从历年的垂钓经历看,在我地皖南山区一带,鲫、鳊、鲤鱼从未停止咬钩。但从钓获的鱼种看,还是以鲫鱼为主,因此冬季垂钓应把鲫鱼作为对象鱼,由于天寒水冷,此时鲫鱼的觅食习性和身体特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用星漂钓组垂钓时,也宜相应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7.
郁文生 《钓鱼》2007,(1X):26-27
冬钓寻点在先,说白了就是找鱼在先。从季节因素考虑,冬季寒风瑟瑟,人体舒适度指数有所下降,有时气温较低时会感到缩手缩脚,鱼类也有类似之处。冬天气温较低,阳光弱,水温相对较低,鱼类活动量和范围都比其他季节小,大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为抵御寒冷,它们通常在进入冬季前就选好了“安乐窝”。  相似文献   

8.
“夏天到,鱼难钓”。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由于气温、水温较高,夏季并不是钓鱼的最好季节,也给钓鱼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掌握了鱼儿在夏季的生活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能做到鱼儿满篓。有不少夏钓谚语,都经实践证明了夏天能钓到鱼、多...  相似文献   

9.
雷存龙 《钓鱼》2004,(10):30-30
每年5月,过了农历“立夏”节气,气温骤然升高,风和日丽,水碧天蓝,又是一年夏钓时。过了农历小满节气,气温水温适宜,夏季鱼儿好吃钩。夏满芒夏暑相连,即过了夏至节气后,南方进入炎热夏季,鱼儿索饵,吃口不旺,鱼不太好钓。但夏季既是鱼类生长期又是鱼类食欲旺盛期,只要注意观察鱼类活动规律,注意掌握初夏季节与炎热季节的垂钓特点,钓获量也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0.
冬钓寻点在先,说白了就是找鱼在先。从季节因素考虑,冬季寒风瑟瑟,人体舒适度指数有所下降,有时气温较低时会感到缩手缩脚,鱼类也有类似之处。冬天气温较低,阳光弱,水温相对较低,鱼类活动量和范围都比  相似文献   

11.
陆家仕 《钓鱼》2012,(24):32
冬季,由于鱼喜欢聚群和小杂鱼干扰小等原因,掌握适当的垂钓技法,冬季收获有时会超过其他季节。出钓要注意温度冬钓在垂钓的选点、选时环节上要注意温度:1.冬钓选点的总体要求是背风向阳,钓点要深,因为符合这一要求的钓点,下层水温相对其他地方要稍微偏高,而且也有利于鱼类隐藏。2.在出钓的时间上要选择水温较高的时间段,符合这一要求的规律是:白天优于夜间,中午优于晨昏,冷空气过境前优于冷空气过境后,因此,要将钓时选择在连续晴好天气的中  相似文献   

12.
在山东省莱州湾沿海,每年的7~12月份,出产一种当地俗名叫痴鱼(学名虾虎鱼)的近海鱼类,当地的垂钓爱好者,也都喜欢垂钓痴鱼。它既好钓又好吃,是能钓到的近海鱼类最多的一种,有的钓友甚至因为钓得太多吃不了而犯愁。其实,痴鱼的吃法很多,  相似文献   

13.
余力  曲苏伟 《钓鱼》2012,(23):32
秋季,是一年中垂钓的第二个黄金季节。初秋,适宜垂钓的天气主要是阴天,阴天必然凉爽些,故宜此时垂钓。随着水温逐渐下降,至中秋时分,垂钓就应选择多云天。深秋时,气温已临近冬天,鱼便有一种惧怕冬天饥饿的紧迫感而大量进食,以积蓄脂肪,准备越冬所需。此时的晴天、多云天是最适宜垂钓,效果特别好,气温未明显下降的阴天也可垂钓,只是效果差些。秋季钓草鱼的最好天气仍然是晴天,多云天次之。冬季。冬季垂钓的鱼种主要是鲫鱼,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天和多云天,以晴天为主,"冬钓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冬钓小常识     
冬钓暖鱼类属变温动物,其生活习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下降,鱼类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灵活性,开始栖息在水深向阳处很少活动。但为了生存和来年的繁殖,需要补充营养,只要有食可食,还是照常进食。一些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鱼参鱼等仍不会错过进食机会。冬钓暖,是“钓翁”每次出钓都有收获颇丰的秘决。“暖”有两种含义:一是晴朗无风的天气;二是水域某个相对暖和的地方。池塘的深水处、背风的角落、背风的向阳处和有枯草、洞穴的地方,都是鱼类过冬的“温床”,这些都是冬钓的好钓点。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气温、水…  相似文献   

15.
每年11月份到来年2月份气温下降,属寒冬季节,这时多数鱼类蛰伏不动,它们在越冬期,代谢滞缓,摄食很少,这是钓鱼的淡季。因此不少鱼迷外出垂钓,经常无功而返,无奈大自然形成的特有气候规律,人们无法改变。但鱼类是活体,只要生存,必然需要进食补体,即使是寒冬腊月,冰封江河,鱼类总会为生存而活动,这就给垂钓者带来了机会。冬季垂钓鱼获量的多少,就在于钓手是否把握好出钓时机以及钓技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能按以下几个方面去施钓,这个冬季就不会经常当“空军”。时间暖。鱼冬类季也是会昼根短据夜这长一,早自晚然凉规律,白,天形成自身的摄食及活…  相似文献   

16.
梁文义 《中国钓鱼》2006,(11):26-27
秋高气爽天气好,气温水温逐日凉,鱼儿活跃咬钩旺,此乃垂钓好时光。一般规律如此,但也得垂钓有方,才能有效地多钓获鱼。  相似文献   

17.
冬季到来,天气逐渐寒冷,气温水温迅速下降,水面河边再也见不到鱼活动的踪影。除了少数对钓鱼已经“病人膏肓”、“不可救药”的青壮年钓迷外,大多数垂钓爱好者都认为鱼类已经关门闭户,绝食冬眠,再也钓不到鱼,自己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将钓具封存好高挂起来,再也不出钓。其实,冬季“再也钓不到鱼”是个误...  相似文献   

18.
张忠江 《钓鱼》2009,(17):28-29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普遍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但由于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深水区“避暑”去了,岸边无鱼,岂能钓到鱼?这给钓鱼人垂钓增加了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高温季节鱼的活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砥平 《中国钓鱼》2012,(12):31-31
冬钓鲫鱼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江河、湖泊垂钓,难度更大。事在人为,只要耐心觅找到它们集群落窝越冬之处,选择水温在8℃左右,钓法得当,照样可以钓得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夏季巧钓鱼     
谚语“夏钓潭”,它告诉人们,夏季气温高时,鱼类大都栖息在深水处。因此,夏天鱼儿是最难钓的。若想有较好的鱼获,选时、选点、用饵都显得极为重要。选择时间气,由夏于季气,温尤、其水是温有高日,垂照钓的天应以“钓两头”为主。就是说,夏天钓早晚(即上午9点前,下午4点半过后)。在这时间段,气温、水温略有下降,鱼类食欲尚可。中午烈日当空,致使水温快速升高。当近岸水温超过30℃以上时,大多数鱼类食欲不振,便到深水区栖息避暑。如遇到气压低,闷热就更难钓到鱼。但凡事总有它的规律,如出现以下情况,抓住时机出钓或许还是有不错的收获。1.大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