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远大前程>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晚期一部优秀的教育小说,它是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写的.匹普的成长过程可理解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匹普幻想着不同的"远大前程",直到这些"远大前程"都幻灭的过程.匹普由天真到虚荣,最后幻想破灭内心成熟的过程,也正是他找到自我的过程.匹普在磨难中抛弃了虚荣、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收获了成熟人生.  相似文献   

2.
《远大前程》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晚期一部优秀的教育小说,它是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写的。匹普的成长过程可理解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匹普幻想着不同的“远大前程”,直到这些“远大前程”都幻灭的过程。匹普由天真到虚荣,最后幻想破灭内心成熟的过程,也正是他学会折衷的过程。匹普在磨难中学会了“折衷”,在“折衷”中实现了自我成熟。  相似文献   

3.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晚期著名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了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狄更斯强调扬善惩恶,不能容忍道德低劣者有幸福的结局,总是把好的命运赋予那些道德上的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4.
《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匹普从一个天真的孩子堕落成傲慢势利的“绅士”,后来忏悔到重新做人这一过程来说明不切实际的妄想会导致不良的品行。艾丝黛拉的刻薄无理与无情嘲弄深深地伤害了执着的匹普,匹普对艾丝黛拉的爱情是一个苦涩的牢笼,他对爱情的幻想也是导致其远大前程破灭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的探讨,国内评论界一般集中在其社会批判的一面,本文认为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是其另一重要方面。在小说中,狄更斯对人性的探索广泛而又深入,既包括人性的正常方面,也包括人性的反常反面,而且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夸张与普泛化的方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入到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的探讨,国内评论界一般集中在其社会批判的一面,本文认为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是其另一重要方面。在小说中,狄更斯对人性的探索广泛而又深入,既包括人性的正常方面,也包括人性的反常反面,而且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夸张与普泛化的方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入到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奇动物国     
像狗又不像狗这一天,米米博士有事又要出门去了。匹普喜孜孜地想:"今天我又可以上新奇动物国去玩个痛快啦!"米米博士的汽车一开走,匹普就赶紧溜了出去。  相似文献   

8.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是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贫苦的乡下孤儿匹浦由姐姐一手带大。姐夫乔则是一位和蔼温良、诚实厚道的铁匠,也是家里唯一真正关心匹浦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狄更斯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其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探寻出狄更斯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根源。并以狄更斯的代表作品《远大前程》中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运用为例,对狄更斯在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倾向以及主题变化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12.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揭露资产阶级贪婪和无情的重要著作。整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融入了狄更斯自身的许多生活经历。本文从狄更斯与这部作品间的联系入手,以作者的童年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其成年后工作和婚姻经历,侧重分析、比较狄更斯与其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的身世经历,阐述狄更斯如何将自己投射到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身上,总结狄更斯在著作中的自我回归,以期对狄更斯个人研究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林纾翻译介绍狄更斯小说五种并产生很大影响之后,民国时期又有一批翻译者陆续介绍了狄更斯的不少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对狄更斯及其作品的认识方面,既出现了不少译自欧美、俄苏的评论文章,也有我国学者自己的研究收获。这些著述大大促进了普通读者对狄更斯非凡生活经历、独特创作风格以及不朽文学贡献的了解和把握。同时,由于社会现实需要、文学本身要求和民族文化心理方面的诸多影响,使得狄更斯在中国新文学家(老舍除外)那里无法达到全面而深刻自觉接受的程度。尽管如此,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物描写的独特魅力等,仍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性表现让读者对他所崇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起源于他所处的时代,狄更斯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精神去拯救当时畸形而罪恶的社会,而这些思想都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小说人物当中,让后人对人道主义思想有多维的阐释性和解读性。  相似文献   

15.
《圣诞颂歌》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塑造斯科鲁奇这一由自私冷漠到慷慨大方,由心灵荒芜走向精神富饶的典型人物,狄更斯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金钱之上的功利主义,并以此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的精神家园的守望。基于此,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狄更斯的生态关怀,以期启发现代人对自我精神生存状况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探究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对进一步认识狄更斯小说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的空间体现着工业革命初步完成之后现代技术的进步性,以及工业资本主义对空间的改变引发各种空间问题。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人们既臣服于空间的束缚,又在空间中实现"审美救赎"。空间的脱域、空间的分裂、空间中体现的权力秩序三个方面都体现着空间的现代属性。他们相互交融共存,以此形成《雾都孤儿》中特有的现代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伦敦是狄更斯小说的主要背景,也是其小说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狄更斯的笔下,伦敦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是恶劣的。狄更斯笔下的环境除了写实之外,往往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性,特别是其小说中的河流、街道等。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的散文游记《游美札记》以其优美的语句及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中外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作者通过浅析《游美札记》中的火车意象,希望还原狄更斯笔下的19世纪美国以及火车意象背后的美国人民及狄更斯对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