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屡有学生上当受骗。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辅导员视域出发,分析了高校网络诈骗的特点,论述了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原因,明确了辅导员在防范网络诈骗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了辅导员视域下增强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策略,包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科学应对网络诈骗;创新形式,将网络诈骗宣传落到实处;组建班级团队,构建反诈网络,营造反诈氛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诈骗行为的防范,是自媒体时代社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校园网络诈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总结校园网络诈骗的特征,分析学生受骗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列举校园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及危害,常见手段及套路,从学生群体、发生时间特点、网络信息特点、信息保护等方面分析校园诈骗事件发生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4):118-121
"互联网+"时代,网络电信诈骗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对大学生遭受网络电信诈骗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几条有效路径: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理社会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网络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全新的生活体验,但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目前网络诈骗案件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网络诈骗现象在校园内更为明显。本文披露了网络诈骗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分析了校园内网络诈骗的心理及原因,为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损失,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十分猖獗,诈骗手段升级加快,以至于有大学生因为受骗而猝死的悲剧产生。很明显,开展学校的预防电信诈骗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有利于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新的温床。由于立法缺失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我国还不能对网络诈骗活动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控制。本文在简要介绍网络诈骗罪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如何规制网络诈骗罪,以弥补立法上的漏洞,从而有效地打击并遏制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频繁陷入网络诈骗陷阱事件备受关注。为透析这一事件的根源,综合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风险特征、独有的社会价值取向、管理机构的作为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四个要素,层层剖析出的结果让网络诈骗的防范良策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在悄然升起,尤其是在高校中这类事件屡屡发生,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电信诈骗对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就电信诈骗在高校频发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电信诈骗方式不断出现。很多高校学生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财产安全和精神健康。保护高校学生的权益,加强安全教育,阻止电信诈骗迫在眉睫。通过对XX高职学院在读学生进行电信诈骗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防范电信诈骗的有效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避免遭受电信诈骗,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诈骗案件亦呈现上升的趋势,保险诈骗扰乱了正常的保险经营活动,严重侵害了保险人和广大保户的合法权益,阻碍了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保险诈骗及其法律对策,对准确地识别保险诈骗行为,增强防范,预防保险诈骗行为的发生,对维护正常的保险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各类诈骗案件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案件。近年来,校园诈骗案例逐年增加,学生上当受骗的各类案件屡见不鲜,而学生的受骗金额也在不断攀升。大学生受骗不但对自己造成财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诈骗,做到真正的校园安全,学生和家长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应加强教育和管理,三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经济诈骗有术防范必须严格薛兵旺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各类刑事犯罪中,经济诈骗占到40%,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诈骗案急剧上升,作案之多,数额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应严加防范。经济诈骗招术种种金融诈骗招术。金融诈骗是以各种假冒银行票证骗取钱财的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现代化推动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智能化、对象精准化、分工明确化、人员跨境化态势明显。大学生受“刻板效应”影响产生盲从心理,受“登门槛效应”影响产生趋利心理,受“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产生避害心理,进而逐步落入骗局,遭受损失。高校是立德树人主阵地,需建立和完善识别、预警、干预和反馈机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创建无诈校园。  相似文献   

16.
张瑜  项贤钦 《教师》2023,(29):6-8
高校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安全。文章作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电信诈骗受害案件特征,探求了校园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的原因,在结合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警、校、家多维度探究帮助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措施,建立一个校园、社会、个人联动的防范体系,以保护师生个人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助力打造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诈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需要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本文通过由于兼职引发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的背景、焦点难点分析、案例解决思路及过程,着重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了加强盲聋学生的识骗防骗能力,减少被骗几率,江苏省苏州市盲聋学校近日邀请校法制副校长、公园派出所副所长为全体师生作了题为《防止网络电信诈骗》的法制教育讲座,结合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了解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诈骗发生频繁,追回率低,危害严重,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学秩序和损害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诈骗的现状及特点,深入探讨高校诈骗发生的多层次原因,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防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年关将至,节日氛围日渐浓厚,网络罪犯也蠢蠢欲动,想趁机大捞一笔。于是,虚假网络交易和钓鱼网站诈骗等各类网络欺诈层出不穷。卡巴斯基实验室在此提示广大网民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提升防范意识。前不久,张先生就收到了银行卡升级测试的短信提醒,在按照提示点击链接网址后,将自己的10万元拱手转给了骗子。而在另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罪犯冒充某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以"解冻异常"为由,诱骗陈女士进行超级网银的授权支付操作。陈女士完成操作后短短5分钟内,账户中就被转走108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