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2月16日,以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的名义,颁布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小学教员优待条例》,其内容共有九条,可分为三个部分,有对教师给予经济上的优待、对教师给予医疗上的优待、对教师给予工作上的奖励等。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1900-1976)是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从1935年2月至1943年3月,张闻天担任党的总书记)、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张闻天同志在青年时期直接从事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参加革命后,又有多年领导报刊工作的经历,这使他对报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请缨到东北工作。1945年11月,张闻天肩负党中央的重托,跋涉万里,从延安来到东北。1946年5月至1948年5月,张闻天出任中共合江省委在合江第一任  相似文献   

4.
<正>张闻天是笔者的外公,他1900年8月30日生于上海浦东,1976年7月1日逝世于江苏无锡。张闻天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许多重大事件上表现出开阔的世界眼光;他又是一位具有深刻思辨精神和民主观念的共产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世界眼光、民主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与他早期的留学活动和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关。张闻  相似文献   

5.
纪念张闻天诞辰100周年,《张闻天年谱》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编撰的《年谱》(上下卷)已于今年8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这部经过20年集体努力,真实反映张闻天光辉而坎坷一生的近100万字的年谱,是目前记述最为详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部关于张闻天的编年体著作。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闻天故居里,有一个"三烈士"陈列室;在陈列室中,有张闻天的一个堂侄--张昌其的事迹介绍.张闻天的父亲叫张芹梅,伯伯叫张雨梅.张雨梅有三个儿子--张武高、张明高、张水高.张昌其就是张明高的儿子.当年,张昌其和妻子金燕英,就住在张闻天故居东边的一个四合院内,就是现在故居停车场的地方.故居西厢房西边最南面的一间偏屋,就是原来张闻天故居做接待室的一间,张昌其的母亲施秀莲曾经住过.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翻译家。早在青年时期,张闻天便积极从事外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文化战士。  相似文献   

8.
<正>1925年6月初,张闻天参加中国共产党,随之被党组织秘密派往苏联留学,没有回家同家人告别在战争年代,他不可能回到上海。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四次来到上海,他对这座与其一生难舍难分的城市,有着深深的眷恋。1951年:时隔30年,父女见面1951年3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张闻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4月6日,周恩来批示,决定由张闻天任外交部分党委驻欧特派代表,统一领导中国驻欧洲各使馆支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3):68-69
<正>《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是张闻天(洛甫)在1941年6月20日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一份文件,7000多字,这是一份体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文献。1941年8月,该文件公开刊载于《共产党人》杂志。1994年收入《张闻天文集》第3卷,此件是那时党中央关于宣传工作最长的文件。张闻天1935-1945年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为负责党务的中央书记兼中宣部部长,兼任《解放》负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日在研究安东早期革命历史档案中,意外地在政府全宗(8-1-12-1949)里,发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张闻天同志1949年9月20日在安东市(即现今的丹东市)解放后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上的一篇讲话记录手抄件。共两页,纸质粗糙,已经泛黄。文稿题名为:“洛甫讲话”(洛甫,是革命战争年代张闻天的化名)。为了证实这篇文献属于未被发现和未出版的张闻天文稿,  相似文献   

11.
1934年7月,红军高级领导人孔荷宠叛变投敌后,在瑞金的中央各机关8月连续遭到敌机轰炸,中共中央被迫迁往云石山。云石山上有一个小庙,叫“云山古寺”,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住处都在里面。在小庙里那棵黄槲树下的一次深谈,毛泽东才知道张闻天也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领导深为不满。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与外公张闻天共同生活的时间有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5年至1959年,那时我9至14岁。当时外公从苏联回国,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我在北京读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初一读完,1959年庐山会议后回上海父母身边。第二阶段在1975年3月,那年我29岁。我去广东肇庆探望被幽禁的外公,时间有两个星期。第三阶段是1975年8月至1976年7月,外公最后  相似文献   

13.
一 1959年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开之前,中央曾征求张闻天的意见:是否上山,由你自己决定.张闻天当时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他虽是抓外交工作的,但对国内问题也十分关心,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商量,陈毅让他去.  相似文献   

14.
当代出版社出版的《张闻天传》记载,张闻天  相似文献   

15.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在实践和理论上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闻天群众路线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34年7月,红军高级领导人孔荷宠叛变投敌后,在瑞金的中央各机关8月连续遭到敌机轰炸,中共中央被迫迁往云石山.云石山上有一个小庙,叫"云山古寺",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住处都在里面.在小庙里那棵黄槲树下的一次深谈,毛泽东才知道张闻天也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领导深为不满.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张闻天最先批评‘党八股’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一九四二年二月在延安整风报告中提到了‘党八股’一词,但对这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却鲜为人知。经查,这个词党内最早提出者是张闻天。早在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张闻天用‘歌特’的笔名撰写了《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一文,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在宣传鼓动工作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党八股’(又名“十八股”)”,“这种‘党八股’式的宣传鼓动,实际上是由于脱离了群众,由于不知道宣传鼓动的对策是什么。这样的宣传鼓动,自然只能是死板、千篇一律的。”该文刊载于中共中央机在报《布尔  相似文献   

18.
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张闻天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主动率团深入农村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年多的调查,史称"晋陕调查"。这是一次大规模农村调查的成功范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也是教育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典范事例。张闻天主动要求"补课"  相似文献   

19.
1925年3月30日,张闻天在重庆主编的文艺性社会批判周刊《南鸿》创刊了.它犹如一阵春雷,在这座西南山城轰响. 《南鸿》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其版面、形式、内容、风格和精神,都仿照北京的《语丝》杂志.《南鸿》以杂感、短评、散文诗、小说等活泼的新形式,抨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深刻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热情宣传以"人"的觉醒为中心的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男女平等民主主义思想,给当时重庆的保守和反动势力以很大的震动.张闻天为什么会主编《南鸿》呢?  相似文献   

20.
办《解放》、《共产党人》等刊物《解放》是中共中央公开发行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起初为周刊,后为不定期刊。张闻天任主编(1941年中央文件上称“负总责”),是为适应当时“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的新形势而创刊的,是张闻天投入精力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刊物。到1941年8月终刊共出版134期,发表他(署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