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生产方式的历史转型、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侗语区域的不断缩小等深层次原因,侗族大歌的传承正面临着“学歌的人越来越少,教歌的人越来越老,唱歌的人越来越难,传歌的人越来越偏”等诸多困扰和严峻挑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复兴侗族独有的鼓楼聚会、行歌坐月、“外嘿”、“外顶”等文化习俗,切实解决歌师生存与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留存民间,创造自然的传承环境;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让侗族大歌紧随民族融合与时代进步的历史潮流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出门三脚就唱歌,旁人莫笑我口多;山歌不唱哪一个,唱支山歌闹山坡。闷闷沉,唱支山歌来开心;人不唱歌快出老,花不当阳沤烂心。 侗族同胞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之悄,喜怒哀乐之意,用歌来排忧解闷,谈情说爱。居住在靖州大堡子乡的侗族同胞及相邻的贵州省天柱县竹林乡的侗族同胞,每年的六月十五日是传统的歌会节,叫做“赶大五”。这个节日由来已久,代代相沿。“赶大五”固定在大  相似文献   

3.
新晃禾滩侗家婚恋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相识侗族自古以来就有“赶坳”唱歌择偶的习俗,赶坳这天,侗家青年男女穿着新织的家机布衣服,吹着悦耳的木叶,成群结队地赶到歌场上。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寻觅自己的意中人,侗语称之为“唱嘎淹”,即“找朋友”之意。对歌的双方,有的是别人介绍认识的,有的是在对歌时临时认识的。青年男女上坳时,必唱《上坳歌》:男:昨夜细雨润花台,今日上场满坡遍岭鲜花开。凤凰出山龙出海,脚踏云雾拉手走进歌场来。抬眼望花千万朵,喉咙痒痒放开嗓子合不合?女:隔坡得听金鸡鸣,隔岭得听龙翻身。见面得听歌弹唱,问你弹唱着哪人?男:大田大…  相似文献   

4.
侗族以“歌养心,饭养身”被人们赞誉为“音乐的民族”,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侗族民间有多声部合唱——大歌。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文章主要介绍国内近年来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并着重对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演唱特点、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问题进行评述,以期能对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对侗族大歌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侗族拦路歌俗称“嘎莎困”,意即用歌来拦挡、阻塞道路,一般在迎亲时和节庆期间邀请外寨歌班来演出时演唱。侗族拦路歌多声形态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发展与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从“月也”、“行歌坐夜”、对唱习俗、侗语等四方面对侗族拦路歌多声形态形成的根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章通过对“这一回”“我”所见闻的“山野对歌”及由此联想到“在昆明乡下”“我”曾听到的“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记叙和描写,表达了作对自然、人生、艺术的品味,抒发了作对美好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赞美之情。作从唱歌的人、唱歌的环境、唱歌的场面等不同的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8.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宣传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黔东南州委决定出版一本《侗族大歌》.我们很乐意接受撰写这本书的导读文章.侗族大歌是世界东方民间的和声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黔东南出版《侗族大歌》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它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我们从族群、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了解读,以便帮助人们对《侗族大歌》专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侗族“情人歌”所描述的大都是婚恋悲剧,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侗族传统婚俗在接受封建统治的“异化”时,亦发生了负面裂变。  相似文献   

10.
“喉喏歌”是通道侗族独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由“讲歌”、“花歌”、“俏歌”三种形式的歌组成,是在侗族的“作客”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套歌。四位老人以统一的声音,唱出了“喉喏花歌”的引句,低沉、凝重、古老而悠长的音调,把大家的呼吸、神情都凝固了,仿佛把我们带入到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1.
“行歌坐夜”主要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它是侗族民间恋爱习俗,反映了侗族独特的婚恋文化.侗族河歌以它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在“行歌坐夜”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和旋律抒情等特点.阐释“行歌坐夜”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探析侗族河歌文化特征,旨在让更多人关注与了解侗族的民俗文化以及民歌文化.同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喉喏歌”是通道侗族独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由“讲歌”、“花歌”、“俏歌”三种形式的歌组成,是在侗族的“作客”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套歌。四位老人以统一的声音,唱出了“喉喏花歌”的引句,低沉、凝重、古老而悠长的音调,把大家的呼吸、神情都凝固了,仿佛把我们带入到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3.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黔东南州侗族音乐教学的回顾,从侗族大歌保护的政策性,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侗族大歌进入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K歌”与“High歌”都是目前在网络上和年轻人中使用的流行语。“K歌”“High歌”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字母词表达在KTV这种娱乐场所唱歌的专用词语。不同之处在于:“K歌”中“K”具有汉语动词的功能,“High”趋向于汉语形容词的功能,“High歌”侧重于表达唱歌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小黄村曾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以小黄村为为例,着重分析侗族大歌在调式、调性,演唱艺术形式及歌词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侗族大歌:民族民间音乐的奇葩王汉武“静静地听着,我们模仿蝉虫鸣。我虽不如蝉的声音好.生活却让我们充满阳光,…………”在中央电视台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七位姑娘演唱的这首《侗族大歌·蝉之歌),以其形象鲜明、悠扬婉转的旋律,给...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汉语是"古老的歌曲"的意思,是一种结构巨大,需要集体演唱的多声部民歌.侗族的人们个个都是唱歌能手,他们在田间劳作时总是放开喉咙唱出嘹亮动听的歌曲,歌唱他们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术语,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世界的认识主体赋予客观物象某种主观的联想意义,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统称.雁鹅是《侗族远祖歌》的重要意象,并通过《侗族远祖歌》表达其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侗族擅长“干栏”建筑和能歌善唱,以鼓楼、大歌、廊桥为标志的侗族建筑艺术和侗歌艺术饮誉海内外。节日庆典演唱鼓楼大歌离不开鼓楼,大歌在鼓楼坪上礼赞女神、接待宾朋,大歌缘此叫鼓楼大歌;廊桥讲究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巴团培龙桥”因此赢得了“气韵最为浓烈、传神,艺术性最高”的美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类遗产分为自然、物质和非物质三种形态,在侗族看来侗乡境内鼓楼、大歌、廊桥三样文明遗存像生命整体一样不可分开,且认为不可分割的三样瑰宝像生命存在一样标举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尊崇“天地一人一神一居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由此,侗寨居所建筑所拥有的“场所精神”与“建筑意”得到了张扬,人们从这可看到人类精神家园的希望所在,以及坚定走出生存困境、生态环境泥淖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盲姑娘很穷,怎么会有钢琴呢?”在教《月光曲》这课时,学生会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类似的问题。显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老师当即告诉学生:盲姑娘生活的地方有着“音乐之乡”的美称,并在钢琴的“旧”字上做番文章。办法虽然直接了当,却是老师越俎代庖。这不但影响学生对盲姑娘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囫囵吞枣,阻碍他们对下文的理解。采用什么办法较为适宜呢?我的做法是:暂时别开疑点,让思维发散,然后引导他们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从学生看过的电视片入手。“大家看过电视系列片《侗族风情》,你认为侗族人们有什么特点?”“都喜欢唱歌。”急性子的学生敏捷地答道。“对,”我作了肯定,“不管男女老少,侗族人们喜欢用歌的形式来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