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水库移民总数已超过2300万,水库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研究水库移民的道德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水库移民的道德问题是水库移民在迁移和社区重建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而引发的道德问题,是局部区域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重新整合过程中的产物,是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导致水库移民道德选择的矛盾,是社会关系的重构导致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的道德对抗,是文化差异造成的道德观念冲突。研究我国水库移民道德问题,有利于移民社区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移民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水库移民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飞  刘军 《宜春学院学报》2020,(2):30-34,110
水库移民社会融合困境威胁安置区的稳定与发展,尤其是移民与原居民的混住区,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由于物质因素与意识因素的双重影响,水库移民将遭遇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维度的社会融合困境。纾解水库移民社会融合困境需要分为动员、过渡、发展三阶段:动员阶段需要科学评价移民环境容量,考察移民与原居民、迁出区与安置区的匹配程度;过渡阶段需要不断增加移民资本,增强移民抵御搬迁带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发展阶段需要创新移民安置区治理机制,促成社区共同体的形成。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水库移民良好的社会融合,推动国家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水库移民过程中,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关系着整个移民工作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面临着比一般移民更复杂、更困难的情况,他们在新定居地出现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身份、宗教信仰、精神上的不适应。针对文化不适用的原因,政府应找到解决文化适应性的对策建议,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传统的评价侧重于以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为主要衡量和分析标准,而较少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造成水库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区原居民格格不入,导致移民返迁和二次搬迁.因此,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十分有意义,有助于选择到相对较优的安置区,更关系到移民 "搬得出、安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内已纷纷成立了一些“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水库移民工程专业委员会”,但水库移民的规划设计工作算不算是个专业?是什么性质的专业?在一些同志的心目中仍有不同认识.有的同志总认为水库移民工作是一般的行政工作,属民政的范畴,没有什么“技术性”,更谈不上“理论性”.有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做水库工作,心中总不安,认为没有什么“出息”,等等.因此,有必要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移民问题已然成为了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移民优惠政策,指导着政策性补偿工作的开展。通过政策性补偿在丹江口水库移民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水库移民政策性补偿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到澳洲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在澳洲定居并有了家业,这时,他们往往会想把父母接来澳洲,一家团聚。但是,由于近年来父母移民的政策的限制,许多申请年老父母移民的家庭都已经等候了很长时间,有的更甚至于等了长达七年之后,才拿到了盼望已久的签证。移民部部长目前提交了一项新的澳大利亚移民条例,如果这一项新的条例获准通过执行,将会放宽对于年老父母移民限制,无疑是给广大正在苦苦等候,或是正在犹豫是否要申请父母移民的家庭带来了一线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滇黔桂边民族地区重大水资源开发移民政策落实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水库移民的搬迁安置质量。从滇黔桂边民族地区重大水资源开发移民政策正负效应的实证研究分析得知,水库移民政策的不断实施使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后期扶持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部分移民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要提高水库移民政策的落实成效并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还需政府、业主和移民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尽快解决三门峡水库和东平湖水库大多数移民的温饱问题,使他们逐步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有关水库移民方针的精神,并按照水利部的安排,黄委加快了对这两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步伐,做到尽心尽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以“孝”为基础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遭遇来自经济、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的冲击而面临解体,中国现阶段养老方式面临多种挑战。通过对当代中国养老方式演变的分析,探讨适合未来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建立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应该重视教化的作用,将敬老养老理论转化为大众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出现的城镇养老基金缺口大、筹资难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仍需完善,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结合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老有所养”社保制度的试点已经在进行中。为了深刻理解和自觉落实这一重大举措,应当树立紧迫感。通过对目前农民养老的模式与个案剖析,农民“老无所养”的状况还十分严峻,我国农民与社保无缘,而农民当之无愧地应享有社会养老制度的保护。所以亟须改变农民社会养老滞后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3.
英国国家养老金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养老金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英国国家养老金制度经历了免费养老金,缴费养老金和与收入相联系的养老金等阶段,逐步建立起多类型,多层次的国家养老金制度,英国国家养老金制度所具有特点对于中国特色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应用福利经济学和收入分配理论,及适度保障水平模型,对贵阳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结果揭示贵阳市社会基础养老金无法满足老人最低生存需要,城居保保障水平低于新农保,未来地方财政有实力承担适度养老水平的支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乡社会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样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将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过渡,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的经济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关键。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其次是构建多层次的、灵活的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最后是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的特点、水源工程对库区环境的特殊要求,论述了该工程库区各移民安置方式的利与弊,并据此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应以远距离农业安置为主,疏散安插县内农村及投靠亲友和人力资源非农化转移安置为辅的方针,同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形成。但无论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现状出发 ,还是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出发 ,都应加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旨在从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个方面阐述其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养老金法为典型事例,从政治、社会、文化三方面探讨影响英国福利制度的非经济性因素,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研究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福利制度以及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着的共同课题。日本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养老金空洞化、企业不堪承受支付越来越多的养老保险费用、中青年一代的负担过重等问题。 2 1世纪初 ,日本所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对现有的养老保险体制实行结构性改革 ,力图实现养老保险费用老、中、青各个年龄代的公平负担 ,强化市场机制、民营机制在社会保障领域里的作用 ,确立持续性发展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居家养老模式符合中国养老的文化传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满足社会公众的现实需要,具备较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的创新模式在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具备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