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范式,可以有效地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探讨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为外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子阳老师《儿童创意写作启蒙教学课堂实录》就是唤醒儿童创意写作意识的艺术典范。一、教学立意不在于传授写作知识,而在于激励创意表达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一致地把作文指向心灵的层面。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教育家叶圣陶更是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  相似文献   

3.
正百年育才,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扬州市育才小学"1+2"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立足母语根基,深耕语文课堂,自主开发了两套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扬州市"优秀运作课题"。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育艺术》2020,(4):F0004-F0004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引》一书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作者简介王嵩涛,青年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学术助理、副主编、教科研中心主任。从事教育艺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课堂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李燕杰教育思想研究》《"少教多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两卷,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卷》一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三卷;在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和主流网站上发表论文多篇。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俄语详解组合词典》理论为基础,对俄汉语词汇语义单位продать/"卖"的释义进行对比,目的是发现其异同,可以检验词典释义的准确性,为丰富词条和对俄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赋》     
<正>【作品概况】《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晋陆机撰,陆柬之书。墨迹本,无款。纸本,正行草三体并用。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144行,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陆柬之少时读《文赋》就想书写一篇,但怕书法不精"玷辱"祖先一直未动笔,直至晚年才了了自己的心愿。《文赋》是陆柬之行楷代表作,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被称大唐第一行书。《文赋》笔法直逼大王,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周易·文言传》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中国文章学、修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从教材编纂单位到教育教学机构,从写作教学者到写作个体都重视"修辞立其诚"这一写作学科纲领性的指导原则,重构写作理论、改变教学思路、整合课堂组织,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情感贫乏,语言浮夸等诸多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萱 《文教资料》2012,(4):43-44
本文针对新课改思潮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追求"开放""活力"等效果而出现的"浅阅读"设计倾向,以三节同题语文课《静女》为例,结合现代阅读学相关理论,探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关注程度对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影响,认为应构建开放而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中年段的写作水到渠成,课堂上的"向读学写"非常重要。但每一次"向读学写"的训练,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着重考虑到对于学生而言是否真正有效。这就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对"向读学写"这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用激趣的形式、特定的范式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擦出学生写作的思维火花,从而让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写作环节更有效,更高效,更丰富。  相似文献   

10.
《文艺心理学》是当代高校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构建文学基础理论、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核心课程。作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论文写作型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搭建理论平台、学生灵活采用理论范式、师生共同完成文艺作品批评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实现优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晓珺 《成才之路》2020,(6):128-129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写话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应针对学生词汇及阅读量不足、语言能力不强的特征,利用绘本为学生提供广阔多元的写话素材,有效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巧,为写话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模板及路径,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文章对绘本写话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晋伏韬叶北征记曳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真,叶北征记曳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叶北征记曳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尧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叶北征记曳所记狐书尧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杨慎强调文质并重,其中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文采的修饰。杨慎重视文法,他特别指出古人作文不厌其复、状物传神等特点,他对古人作文中引用方式的梳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杨慎对陆机《文赋》中"警策"一词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立意创新,是中学命题作文训练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立意创新要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多向求索,敢于标新立异。古人处世哲学大全《菜根谭》一书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意蕴深厚,其中的格言式论语,可作为丰富的命题素材。如从“退即是进,予就是得”、“直躬人忌,无恶人毁”等至理名言的基本意义中,可以变通出至少两种以上的命题新意。所以古题多议,犹如老树可发新花。  相似文献   

15.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隙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隙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朦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曚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利群近著《(文心雕龙)体制论》一书,深刻地展现了现代视域下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理路,以“体制论”视角多方面地审视了古代文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汉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汉大赋以其宏大的构架、靡丽的文辞、豪迈的笔调著称.然而,自西汉中后期起,甚至包括赋作家本身在内,对汉大赋一直是贬之者多,赞誉者少.人们普遍认为汉大赋的“少真而溢美”是其作为“一代之文学”,既受讥遭贬于当时,又零落衰绝于后世的主要原因.但如果从中国传统美学崇尚简约之美和不加雕饰的“白贲”美的视角探究汉大赋衰微之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100年来的汉语言文字学,走的是既继承优秀国学传统,又为适应新形势需要而不断创新的道路.20世纪20-40年代,这里是富有革新精神的国学大师聚集的传统语言学重镇;50年代开始,学科点吸纳了新学术思想而发展出新的汉语言文字学,介绍了训诂学,确立了古代汉语课,建立了全新的现代汉语教学系统;80年代,呼唤训诂学的复兴,提出训诂方法科学化,在清理传统、探讨原理的基础上发展了古代汉语词义学,同时用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音韵学;80年代末以来,进行了面向社会、面向应用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了传统学科观念现代化、方法现代化,实现古今汉语的沟通,人才培养进入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鉴于"赋"在刘勰所处时代地位的重要,以及《文心雕龙》本身的骈文形式,正确理解《诠赋》对把握《文心雕龙》全书主旨非同寻常。本文详尽深入地分析了刘勰的赋论,并结合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指出《诠赋》实为《文心雕龙》之奥区,是全书理论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