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和王 为总裁的《元史》前后经过了两次纂修才最终完成。第一次纂修的时间为洪武二年(1369)二月丙寅至八月癸酉,第二次为洪武三年(1370)二月乙丑至七月丁亥。第一次纂修结束时,监修李善长、总裁宋濂先后各上了一篇《进元史表》,李善长的《进元史表》由于《元史》的刊行得以附之以传,宋濂的《进元史表》则因载入其文集中而流传至今。如果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据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五史》影印的《元史》卷首李善长的《进元史表》和宋濂的《进元史表》作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所列的“本纪”和“…  相似文献   

2.
雅托噶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华夷译语》注作"牙土罕",亦译作"雅托噶",实则指蒙古筝而言。雅托噶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的时间大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或更早一些。《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蒙古汗国、元朝时期,朝廷、民间和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十三或十四弦的筝。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宫乐等曲。"可见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相似文献   

3.
明初宋濂等人纂修的《元史》,是公认的研究元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但由于成书仓促,且出于众人之手,纰漏甚多,又为历来史家所非难。1976年,凝结着两代学者研究心血与成果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问世,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元史》本子。然而,中华书局本《元史》只校订史文的讹倒衍脱,不涉及史实的考订。为了使人们更好地利用《元史》,也应对《元史》中史实的讹误予以厘正。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元史》土土哈,不忽木两位列传人物事迹记载疏误的订正。文中每订误一  相似文献   

4.
窃听风云     
朱元璋同学上岗不久,担心文臣武将学习前朝的赵匡胤,搞个兵变之类,想的招儿是加强监控。《明史》里说,某天,有个大臣宋濂,这兄弟曾任《元史》总编,做过太子朱标的老师,可能遇到了啥开心事,就喊几个朋友,吃了肉喝了酒。同一天,还有个臣子宋讷,该兄弟也牛,曾经的文渊阁大学士。  相似文献   

5.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布了明朝的建立。明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在政治方面,为了克服社会紊乱的局面和防止元朝  相似文献   

6.
徐凯 《历史档案》2007,(4):36-4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和辽宁档案馆联合编辑的《中国明代档案总汇》"编辑说明"的第二点写道:"本书所辑档案,是明朝政府在实施政令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官方文件.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就立法定制事宜颁谕:'华风沦没,彝道倾颓.  相似文献   

7.
从北平布政使司到北京(京都)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是年8月,攻克元朝的首都大都,并将其降格为地方行政机构,在此设立北平府,作为北平行省,即后来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  相似文献   

8.
姚旎 《兰台世界》2013,(12):24-25
元朝的历史,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元朝的早亡,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9.
张硅,元朝名臣.本文比较、分析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的两个版本.以墓志铭的制作过程,结合元中后期政治背景,梳理出该墓志铭文本的流传情况,勾勒出张氏家族在元中后期的命运,并认为《元史·张硅传》的史源是墓志铭与元朝奏议档案.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档案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面对元朝末年生产凋敝、户口失实的情况,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对全国户口赋役的整顿。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又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